![]()
李老师,乳腺癌晚期,被省肿瘤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告知无法治疗后,她来到希福医院。在服用了三个月的中药后,病情大为好转,至今已稳定了十三年。她感叹道:“吃了三个月中药后,就再也没去过肿瘤医院,一直很好。”最近她再次来到希福医院,因为生病时多是老伴前来,她自己对这里并不熟悉,幸好认出了主任,才感到些许安心。
![]()
乳腺癌,医院都不给治了
2012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毫无征兆地缠上了李老师。这烧来得又猛又顽固,一烧就是整整三个月,体温像断了线的风筝,居高不下。在驻马店当地的医院,医生们想尽办法,却始终找不到症结所在,病情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眼看着李老师的身体一天天垮下去,家人急得团团转,再也不敢耽搁,赶忙将她转往医疗条件更好的郑州。
![]()
初到郑州,经过检查后怀疑是恶性,李老师住进了河南省肿瘤医院,这一住,又是三个月。一系列详尽而冰冷的检查后——晚期乳腺癌。这个消息,瞬间击垮了整个家庭。为了治病,李老师接受了右乳全切手术,紧接着又进行了两次化疗。可命运似乎格外残酷,治疗并未带来希望,反而让她的身体遭受了更沉重的打击:高烧不退、感染加重,最后竟陷入了昏迷。
绝望之下,家人又将她转往河南省人民医院。回忆起那段日子,李老师的声音里仍带着一丝颤抖:“在省医住了一个多月后,我连路都不会走了,浑身软得没有一点力气,只能天天坐在轮椅上。家人推着我去找医生,问还有什么办法,医生却直截了当地说,不给治了。”
那时,主管医生连查房都不再往她的病房走,只冷冷地丢下一句:“癌细胞已经转移了,要么你们去北京碰碰运气,要么就直接回家吧,我们医院已经无能为力了。”这句话,彻底浇灭了家人心中最后一点火苗。没办法,家人只能含泪将她拉回家里。彼时的李老师,病得已经不成样子,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她急火攻心,对着老伴哭喊道:“你把窗户打开,让我跳下去吧!”可就连抬手开窗、爬上窗台的力气,她都没有了。
就在全家被绝望笼罩,“好在俺家里有那么一本书,就是《关爱生命》。”这本书里,不仅记载着一些肿瘤防治的常识,更让她意外地了解到了袁希福院长的信息。那时候,她已经走投无路,但凡有一点点机会,都想牢牢抓住。“你说都到这份上了,有这么个机会摆在眼前,说什么也得去试一试啊!”
辗转中医,病情稳定
2012年9月2日,老伴独自一人赶往希福医院求医。初次就诊,心里没底,也不敢多拿药,只取了3天的中药。让李老师没想到的是,服药后,身体竟有了细微的变化:“吃了那药,还中!不怎么吐了。”这个小小的改善,让全家都看到了希望。紧接着,老伴又去医院,给她拿了7天的药。慢慢地,奇迹开始一点点发生——李老师居然有了饥饿感。“吃过那7天的药,那天中午,我突然跟家人说‘我饿了’。你们都不知道,整整3个月啊,我从来都没觉得饿过!”那一顿饭,她喝了粥,吃了核桃粉,心里踏实了许多,躺下后就沉沉地睡了一觉,那是她生病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
从那以后,老伴就成了希福医院的常客。一趟又一趟,每次去都拿20付药,至于到底跑了多少趟,连李老师自己也记不清了。大概是坚持吃了3个月中药后,李老师的身体越来越好,再也不用往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跑了。“好嘞!就这么一直好到了今天!”说这句话时,李老师的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欣慰与豁达。
![]()
如今,13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再度回忆起这段抗癌经历,李老师感慨万千:“早前为了给我看病,把家里的积蓄都掏空了。两个儿子抱着我哭,说以后一定要学医,要亲手给我治病。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儿子就在郑大一附院工作。”现在的李老师,身体硬朗,还能回老家帮着大儿子带孩子。她笑着说:“等回头小儿子也常驻郑州了,交通方便了,我就常去看看袁院长,好好谢谢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