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匪拿10亿赎金后,他金盆洗手去深圳买房
李嘉诚的巨额财富总算把儿子平安救了回来,可谁也没想到,这事儿还意外给一名绑匪指了条看似靠谱的“明路”。
![]()
香港深水湾的李家大宅里,97岁的李嘉诚静静地坐在落地窗前,窗外的维多利亚港夜景依旧像往常一样璀璨夺目。这位手握2909亿港元商业帝国的老人,本该安享晚年,可实际上却始终难以真正安宁。
而在另一边,当年参与绑架他长子的那群劫匪里,偏偏有个人因为他当时的几句“点拨”,走上了一条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路。
1996年5月23日,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被张子强带领的犯罪团伙拦下来绑架了。
这个被大家称作“世纪贼王”的张子强,干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他打小就混迹在香港的街头巷尾,12岁的时候就因为调皮捣蛋被警察抓进过局子,16岁更是直接进了监狱服刑。
可法律的惩戒压根没让他收敛半分,反而让他胆子越来越大,还在1991年精心策划了一起运钞车抢劫案,一下子就劫走了1亿6000万港币的巨额资金。
张子强和他的同伙朱玉成,其实已经暗中跟踪李泽钜好一阵子了,跟踪下来才发现,这位豪门公子的安保措施,居然比他们一开始想象的要薄弱得多。
一番激烈的街头追逐之后,他们没费太大劲就成功把李泽钜带走了。
一开口,绑匪就狮子大开口要20亿港币的赎金,这数额在当时简直让人咋舌。
![]()
面对这起震惊整个香港的绑架案,李嘉诚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丝毫没乱了阵脚。
他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决定亲自出面和绑匪谈判,想尽快把儿子救回来。
“不可能给你20亿,我最多只能给你10个亿!”李嘉诚直截了当地对张子强说。
为了让绑匪放心,他甚至还坦诚地带着张子强在自己家里转了一圈,就是为了证明屋里没有埋伏警察。
李嘉诚这份沉着冷静的态度,连张子强这种亡命之徒都感到十分惊讶。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当场筹集了3800万港币的定金交给张子强,实实在在地显示了自己的诚意。
到了第二天,10.38亿港币的赎金全部交付完毕,李泽钜也终于平安回到了家里。
在李家大宅那场气氛紧张到让人窒息的谈判中,李嘉诚看着面前身上绑满炸弹的张子强和朱玉成,不但没有说半句恶言相向的话,反而真心实意地劝他们,拿到钱之后就赶紧改过自新,别再走歪路了。
他还特意建议张子强,把这笔巨额赎金拿去做正当的投资,安安稳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张子强压根没把李嘉诚的这番良言放在心上。
他拿着自己分到的那部分赎金,继续沉迷在赌博和各种犯罪活动里,一点收敛的意思都没有,最终在1998年因为非法买卖爆炸物等多项罪名被警方逮捕,最后被判处了死刑。
但团伙里的朱玉成,却把李嘉诚的这番劝诫真真切切听进了心里。
绑架案成功得手、拿到巨额赎金之后,朱玉成看着自己手中分到的一大笔钱,又回想起李嘉诚当时说的那些话,心里当即就做了决定:脱离黑帮圈子,彻底告别过去,开始全新的生活。
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在快速开发中的深圳房地产市场,干脆利落地用那笔赎金在深圳买下了28套房产。
后来随着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步步发展成国际化的现代化大都市,他手里的这些房产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该来的惩罚终究躲不掉,朱玉成还是因为过去参与绑架的罪行被警方抓获了。好在他在狱中表现一直很好,积极改造,最后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出狱之后,他把自己名下的那些财富都捐赠给了国家,算是彻底和过去那段不堪的生活做了了断。
而那场惊心动魄的绑架案,对李嘉诚家族的影响其实远没有结束。
![]()
李泽钜虽然平安回来了,但那段恐怖的经历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这辈子都没法彻底抹去。
这位曾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过的高材生,自从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整个人仿佛都变了一个样。
他变得极度厌恶任何形式的风险,在做商业决策的时候,谨慎得都快到了保守的地步。
如今,作为长江实业的掌舵人,李泽钜的经营策略核心就只剩下“现金流”这三个字,凡事都以稳妥为先。
也正因为这样,他错过了很多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投资机会,只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产业“风险过高”或者“现金流不可预测”,不值得冒险。
大概在2018年左右,长实内部的团队曾极力建议投资一个锂电池项目,可李泽钜因为看到预测报告里提到“现金流波动可能超过5%”,就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
结果这个项目后来被竞争对手给收购了,没几年就发展成了行业里的明星企业,让人惋惜不已。
还有他弟弟李泽楷,2023年的时候,李泽楷旗下的保险公司富卫集团准备上市,当时特别需要家族的信用背书来稳固市场信心,可李泽钜还是以“风险控制”为理由,拒绝提供担保。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富卫集团的估值缩水了30%,上市进程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和哥哥李泽钜的过度保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泽楷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做事风格格外激进。
早在1991年,年仅24岁的李泽楷就用父亲李嘉诚提供的1.7亿美元创办了星空传媒,结果仅仅过了三年,他就以9.5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传媒大亨默多克。
![]()
这次成功的创业让他一举成名,被誉为“小超人”,可也让他从此沉迷上了这种“赌徒式”的投资风格,喜欢追逐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到了2000年,他更是不惜举债超过百亿美元收购香港电讯,可没过多久互联网泡沫就破裂了,公司经营一下子陷入困境,摇摇欲坠。
最后还是李嘉诚出手相助,才帮他渡过了那场难关。
更让人觉得惋惜的是,李泽楷早年还在腾讯发展的早期阶段持有过其20%的股权,可他在2001年的时候,却以区区1260万美元的低价把这些股份给抛售了。
要是当初把这些股份一直留到今天,价值早就达到数千亿美元了,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惜。
如今,97岁的李嘉诚已经不得不坐在轮椅上,苦苦支撑着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
他其实早在2012年就精心设计过一套“世纪分家”的方案:让李泽钜继承长和系的实业版图,李泽楷则获得一笔现金自主发展,而家族基金会就像“第三个儿子”一样,由兄弟两人共同管理。
当时的想法确实很美好,可现实却格外骨感。
十几年过去了,这套原本设想中的“三足鼎立”模式几乎完全失效了。
![]()
兄弟两人非但没有形成互补的局面,反而因为经营理念不合、性格差异太大,矛盾变得越来越公开化,经常闹得不愉快。
在长和系的董事会以及各种投资决策会议上,兄弟俩意见相左、激烈争执的情况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李泽钜的“守成”慢慢变成了僵化的“守旧”,错失了不少时代机遇;而李泽楷的“开拓”,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一场场没有把握的“豪赌”,风险极高。
![]()
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家族基金会,也没能起到有效弥合兄弟间裂痕的作用。
没办法,李嘉诚只好重新启用那些已经退休的公司老将,频繁调整集团的股权架构,还特意增加了和两个儿子共进晚餐的频率,想趁着吃饭的机会,反复向他们强调自己的经营哲学,希望能化解矛盾。
可这些努力大多都收效甚微,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试图用传统的家族治理方式,去弥合由心理创伤、性格冲突以及时代变革共同造成的结构性裂痕,但现实终究证明,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治愈人性的弱点,有些矛盾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
如今的朱玉成,出狱后一直过着低调又平静的生活,彻底摆脱了过去的阴影;而97岁的李嘉诚,却还得继续应对家族内外的各种挑战:李泽钜因为过度保守让长实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李泽楷则依然在坚持他那高风险的投资风格,丝毫没有改变。
![]()
这两个年近花甲的儿子,直到现在,依旧是这位97岁老人心中最大的心病,让他始终放不下心来。
当年那10亿多港币的赎金,看似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却终究没能为任何一个人买到真正想要的安稳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