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更近的,是冬天的地球。1.471亿公里,是冬天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21亿公里,是夏天的距离。数字不会骗人,冬天比夏天近了约500万公里,体感温度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是不是越想越奇怪?
很多人直觉认为,离热源越近越热,就像烤火时凑得越近越暖和。地球和太阳的关系,远不是凑不近那么简单。500万公里的差距,是地球与太阳平均1.5亿公里距离的不到3%。小的差距带来的太阳辐射量差异只有6%左右,改变季节,6%左右的太阳辐射量差异不足以做到。咱们冬天穿厚衣服还觉得冷,夏天穿短袖都嫌热,不是这6%的辐射量能决定的。
![]()
真正的关键是地球的姿势,23.5度,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看着不起眼,直接掌控了四季的开关。天空很低的地方挂着冬天的太阳,晒半天暖不透衣服,夏天的太阳恨不得直射头顶,站在阳光下几分钟就会觉得发烫。倾斜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太阳高度角。
冬天,太阳直射点跑到了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变得很小,很少的热量,能让阳光斜射时单位面积接收到。北半球夏天的太阳几乎直射,热量集中在一小块地方,地表升温速度飞快。比夏天短的是冬天的白昼时间,太阳工作的时间不够长,地面吸收的热量还没攒够就到了漫长的黑夜,地面大量的热量会被漫长的黑夜散失,气温高不起来。冬天晒被子,明明晒了一整天,晚上盖着也只是表面暖,不像夏天晒完能热到发烫,原来都是太阳高度角在悄悄作祟。
![]()
和北半球完全相反的是南半球的季节。当我们在北半球冻得搓手时,南半球的人正在穿着短袖避暑,南半球正值夏天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但南半球的夏天并没有热到离谱,所以啊,日地距离那点差异,在太阳直射和高度角的影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平时感受四季,只关注气温的冷热变化,却很少去想背后的天文秘密。地轴是笔直的,我小时候总以为,直到后来知道它是歪着转的,才明白原来四季的开关,由23.5度的倾斜角掌控。这就像生活里很多矛盾现象中,存在隐藏的原因,只要拆解开,就会觉得豁然开朗。
![]()
还有个小细节值得一提,北半球的冬天不仅冷,阳光也显得格外温柔,哪怕中午晒太阳,也只能感受到一点点暖意。更厚的大气层,斜射的阳光要穿过,途中部分太阳热量,会被大气层吸收散射,等到达地面时,威力已经大打折扣。而夏天的阳光穿透力极强,短短一会儿就能把皮肤晒得发烫,这都是太阳高度角带来的直观感受。
其实科普知识不用搞得高深莫测,和生活体验对应起来的,是科普知识。冬天离太阳近却更冷,这个看似反常的现象,说到底就是地球的倾斜姿势在起主导作用。日地距离的影响微乎其微,地表的升温速度,由太阳高度角决定,真正决定四季冷暖的,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