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也称前汉,乃汉高帝刘邦所建,共传十代十四帝(不含孺子婴),国祚210年。自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建国,此后历经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最终因权臣王莽篡夺帝位而亡。
![]()
1.汉高帝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生于战国末期,乃沛丰邑中阳里人,早年曾与外黄县令张耳交好,秦统一天下后返乡担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押送徒役途中徒役逃走,潜逃芒砀山。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刘邦亦随之在丰沛发动起义响应。
此后,历经三年灭秦战争,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又经四年“楚汉争霸”,刘邦最终消灭项羽,在诸侯拥立之下,于汉五年(前202年)在定陶氾水南岸称帝,建立西汉。刘邦在位七年后,于汉十二年(前195年)四月在长乐宫驾崩,庙号太祖,尊号高皇帝。
![]()
2.汉惠帝刘盈:高帝刘邦嫡子,太子袭位。刘盈是高帝刘邦和高后吕雉的嫡长子,当初刘邦获封汉王,暗渡陈仓夺取关中,进而东出与项羽争霸之时,为了确保后方稳定,遂立刘盈为王太子,令守栎阳。刘邦称帝之后,刘盈也随之从王太子进位皇太子。
刘邦晚年,曾因刘盈“不类”自己,意图废除其太子之位,改立刘如意为储君,但因高后吕雉和群臣的强烈反对而作罢。
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即位,吕后随之对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展开报复,杀死赵王刘如意,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并请刘盈前来观看。刘盈见戚夫人惨状,因受惊过度患病,病愈后又因吕后手段残忍,自觉无颜治理天下,遂不理政事,整日饮酒作乐,以致在位仅七年,便于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驾崩,谥号孝惠皇帝。
![]()
3.前少帝刘恭:惠帝刘盈长子,太子袭位。刘恭是惠帝刘盈与宫女所生。因惠帝长期怠政,且纵情酒色,执掌朝政的高后吕雉为了确保皇位传承,更为了方便自己长期掌权,遂以“亲上加亲”为由,将年仅十一岁的外孙女张嫣(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立为皇后。
然而,由于张嫣太过年幼,加之刘盈认为两人的婚姻有违伦理,以致张嫣始终无法怀孕。吕后于是教张嫣假装怀孕,再强取惠帝与宫女所生的刘恭,对外谎称是张嫣所生,然后将其生母杀死,并立刘恭为皇太子。
刘盈驾崩后,太子刘恭即位,吕后继续掌权。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刘恭得知生母被杀真相,扬言将来要替母亲复仇,吕后担心日后生变,遂将其囚禁永巷,对外谎称皇帝患病,不久将其废黜,并暗中杀害。
![]()
4.后少帝刘弘:惠帝刘盈之子,吕后改立。原名刘山,初封襄城侯,后因惠帝第三子常山王刘不疑无嗣而死,刘山接封常山王,并改名刘义。吕后废黜杀死前少帝刘恭后,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刘弘,史称后少帝。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高后吕雉薨逝,陈平、周勃等朝中重臣和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发动政变,诛灭吕氏家族,随后以刘弘非惠帝刘盈亲子,理应废黜为由,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并在刘恒入京后,将刘弘迁出未央宫,随后秘密处死。
![]()
5.汉文帝刘恒:高帝刘邦第四子,大臣迎立。刘恒是刘邦与薄姬之子,早年就封代地。陈平等人诛杀吕氏后,决议改立皇帝,彼时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大多已经去世,唯余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由于刘长乃是吕后抚养长大,而刘邦长孙齐王刘襄又曾在吕后薨逝后试图起兵争夺皇位,陈平等担心难以控制,遂以刘恒年长为由,决定迎其为帝。
刘恒即位之后,延续“与民休息”国策,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废除肉刑,取消过关用传制度,弛山泽之禁,使得西汉国力稳步增长,经济形势大为好转,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刘恒在位二十四年,于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
6.汉景帝刘启:文帝刘恒长子,太子袭位。刘启是文帝刘恒与窦氏之子。刘恒为代王时,曾与代王妃生有四个儿子,由于刘恒入京即位前后,代王妃与四个儿子先后去世,以至于刘恒没有嫡子。文帝即位数月后,群臣请立太子,文帝遂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将诸子中年龄最大的刘启立为了太子,并立刘启生母窦氏为皇后。
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即位,在位期间因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但仅用三月便平定,并凭借平叛威势削夺诸侯治理封国权力,拆分齐国等强大诸侯国,削弱诸侯国权势,同时延续文帝朝与民休息国策,与父亲共同缔造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景帝在位十六年,于后元三年(前147年)正月驾崩,谥号孝景皇帝。
![]()
7.汉武帝刘彻:景帝刘启第十子,太子袭位。刘彻是汉景帝第十子,生母为王娡。早在刘启还是太子时,其祖母薄太后便将侄孙女薄氏立为了太子妃,刘启即位之后,太子妃薄氏顺理成章成为皇后。薄氏虽有薄太后为靠山,但却无子无宠,当薄太后去世之后,汉景帝随之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而薄皇后也于前元六年(前151年)被废。
薄皇后被废后,太子刘荣生母栗姬本有望成为皇后,然而栗姬善妒,对于景帝姐姐馆陶公主刘嫖经常向景帝进献美女十分不满。刘嫖本想与太子结姻,但被栗姬断然拒绝,刘嫖担心刘荣即位后对自己不利,遂又找到王娡提议结亲,王娡同意后两人结成政治同盟,在刘嫖和王娡的联手下,太子刘荣于前元七年(前150年)被废,栗姬也随之忧愤而死。
![]()
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王娡被立为皇后,拥有了嫡子身份的刘彻,也随之被立为太子。汉景帝驾崩后,太子刘彻袭位,刘彻在位期间对内厉行改革,强化皇权,削弱相权,以推恩令削弱诸侯,设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管控;对外则积极进取,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匈奴远迁漠北,将河西纳入统治,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又经营西南夷和西域。
刘彻虽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由于长期对外作战,导致国家疲敝,在位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起义频发,以致晚年不得不发“轮台罪己诏”反思过错。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于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驾崩,谥号孝武皇帝。汉景帝时追上庙号世宗。
![]()
8.汉昭帝刘弗陵:武帝刘彻第六子,太子袭位。刘弗陵是汉武帝第六子(幼子),生母为钩弋夫人赵氏。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太子刘荣因被江充、苏文等人陷害,被迫起兵反抗,兵败后自尽。汉武帝共生有六子,其中次子刘闳早逝,太子刘荣因巫蛊身死后,燕王刘旦因觊觎皇位被汉武帝疏远,广陵王刘胥因放纵无度被武帝不喜,昌邑王刘髆则因舅舅李广利太过心切而丧失争储可能。
于是,刘弗陵虽然年幼,但却成为了唯一的储君人选。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重之际,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召近臣托孤。汉武帝驾崩后,太子刘弗陵即位,在位期间致力于纠正武帝时期的弊政,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国策,使得国力有所恢复。刘弗陵虽聪明伶俐,但因身体原因难以独自处理朝政,只能倚重重臣霍光,这导致霍光逐渐掌控朝政大权。
刘弗陵在位十三年,于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去世,年仅二十一岁,谥号孝昭皇帝。
![]()
9.汉废帝刘贺:昌邑王刘髆之子,权臣霍光迎立。由于汉昭帝无子而崩,霍光只能与群臣商议新君人选,彼时汉武帝六子中,唯有广陵王刘胥在世,于是又大臣建议迎立其为帝,但霍光则以刘胥道德有失,此前已被汉武帝排除在外为由拒绝。
之后,在霍光的主张下,最终选定昌邑王刘贺为储君人选。然而,刘贺入京即位仅仅二十七天,便因多有违礼违制之举,又大肆重用昌邑国旧臣,损害了霍光利益,而被霍光联合群臣废黜。
![]()
10.汉宣帝刘询:戾太子刘据之孙,权臣霍光迎立。原名刘病已,乃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刘病已出生数月,恰逢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爆发,祖父刘据兵败自尽,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等尽皆遇害,襁褓中的刘病已则被收系于郡邸狱,直到汉武帝临终之际,才下令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纳入宗籍。
在掖庭令张贺的妥善照顾下,刘病已不仅得以顺利长大,还得以接受教育、娶妻生子。霍光废黜刘贺后,与亲信商议新帝人选,霍光的亲信之中,杜延年儿子与刘病已交好,丙吉对刘病已有恩,而张安世的兄长便是张贺,因此众人一致同意拥立刘病已,霍光遂迎立刘病已为帝,改名刘询。
刘询在位期间,采取霸道与王道杂治的方式,对内整顿吏治、强化皇权,在霍光死后铲除霍光家族,延续与民休息国策,对外利用匈奴内乱分化瓦解匈奴,设立西域都护府。在他的治理下,西汉综合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昭宣中兴”。宣帝在位二十五年,于黄龙元年十二月(前48年1月)驾崩,谥号孝宣皇帝,汉平帝时追上庙号中宗。
![]()
11.汉元帝刘奭:宣帝刘询长子,太子袭位。刘奭是汉宣帝刘询长子,生母是汉宣帝的原配许平君。汉宣帝即位后,立许平君为皇后,然而霍光的夫人霍显为了让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勾结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杀,霍成君随之被立为皇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于次年立年仅八岁的刘奭为太子,霍成君曾意图毒杀刘奭,但始终未能得手,事情泄露后霍氏家族铤而走险,反被汉宣帝诛灭。汉宣帝驾崩后,太子刘奭即位,他喜好儒术,大量任用儒生,从而真正形成“独尊儒术”局面,再加上体弱多病难以亲政,因而将政事委托于宦官,造成宦官专权,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汉元帝在位十五年,于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驾崩,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东汉时废除)。
![]()
12.汉成帝刘骜:元帝刘奭嫡长子,太子袭位。刘骜是汉元帝刘奭与皇后王政君之子,早在四岁时便被立为了太子。青年时期,刘骜倒是颇为谨慎,喜好经书文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开始整日沉湎玩乐,再加上王政君不受宠,这让汉元帝一度想要废黜其太子之位,改立多才艺的山阳王刘康(后改封定陶王),但因重臣史丹力保而作罢。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重病之际,再度意图易储,召刘康在榻前侍奉,而不见太子刘骜,又是史丹竭力求情,汉元帝这才放弃。汉元帝驾崩后,太子刘骜即位,在位期间怠忽朝政,又治国无能,以致外戚势力膨胀,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流民众多,盗贼并起,刘骜在位二十五年,于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驾崩,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东汉时废除)。
![]()
13.汉哀帝刘欣:定陶王刘康之子,太子袭位。刘欣是定陶王刘康与丁姬之子,汉成帝因为无子,于是决定从定陶王刘欣和中山王刘兴中择一人为储君,并召集群臣商议,在祖母傅氏、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和国舅骠骑将军王根等人的策动下,刘欣最终被立为太子。
汉成帝驾崩后,太子刘欣即位,在位之初刘欣曾试图打压宗亲外戚,缓解土地兼并,后因权贵反对而搁置,于是又提拔傅氏、丁氏外戚,以打压王氏外戚,并尝试改革官制,可惜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成功。刘欣在位仅六年,便于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去世,谥号孝哀皇帝。
![]()
14.汉平帝刘衎:中山王刘兴之子,王莽迎立。刘衎是中山王刘兴与卫姬之子,因父亲早逝,年仅三岁便继承了中山王之位。汉哀帝驾崩后,此前遭受打击的王氏外戚立即展开反扑,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莽迅速接管朝政,并在商议后决定迎立年仅九岁的刘衎为帝。
由于刘衎年幼,其即位后,由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王莽罢黜傅氏、丁氏外戚,又借“狗血门事件”诛灭刘衎生母卫氏家族,并大肆任用亲信,以致王莽权势迅速膨胀,由此滋生野心。刘衎在位仅六年,于元始五年十二月(6年2月)去世(另说被王莽毒杀),谥号孝平皇帝。王莽称帝后,给汉平帝追加庙号元宗,但东汉时被废除。
![]()
汉平帝刘衎驾崩后,王莽感觉篡位时机还不到,于是又从汉宣帝的玄孙中,选了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储君,但却始终未让其即位。此后,王莽开始加紧篡位步伐,并最终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篡位称帝,建立新朝,西汉至此灭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