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尔·霍克(Bill Hocker),美国加州人。建筑从业者,业余爱好环球旅行和摄影。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比尔·霍克与华裔妻子何妙儿(Mui Ho)一同来到中国,两个人走过了很多地方,北京、四川、浙江、安徽、上海、江苏、广东等等。
何妙儿是香港大银行家、大慈善家何添的女儿。何添是香港恒生银行创始人之一。当时,何妙儿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一门课程:中国乡土建筑。比尔·霍克和妻子在中国的行程既是旅行,也是考察。
![]()
▌ 1981年,比尔•霍克妻子何妙儿(左二)在中国考察乡村建筑
1988年,何妙儿受邀前往上海同济大学授课。比尔·霍克也来到了上海。他们到达上海时,正好碰到上海冬日的雨雪天气,寒气袭人。
"当时,供热仍然是一种定量配给的商品,不允许在黄河以南使用中央供暖系统。整个冬天,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在宿舍、公寓和教室里瑟瑟发抖,使用羽绒服和大杯有盖的茶或热水来生存。与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居民使用煤砖取暖。“这次上海之行,寒冷成为比尔·霍克最深的记忆。
在这次旅行中,比尔·霍克还到访苏州,和上海一样的阴雨天气。他拿起相机,留下了一幅幅冷雨中的江南景象。
图片中有些地方看不出具体是什么地方,如有老苏州能认出的,还请留言告知。
![]()
比尔·霍克乘坐火车,从上海到达苏州站。
![]()
霍克首先来到了盘门。城楼西面的对联依稀可见:“水接帆樯山分紫翠,桥通吴地市到珠玑。“
![]()
似乎是从盘门城楼望外城河和对岸。
![]()
以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或许是五卅路。阴雨天气,骑车人都披着雨衣。
![]()
还是同一条街。
![]()
街道上只见行人和自行车。
![]()
这张照片看得比较清楚,左边招牌有新乐面店、和合园菜馆。
![]()
苏州等着,一处市场,两边皆是店铺。
![]()
![]()
![]()
冷雨中大人骑着自行车穿过老街,孩子坐在自行车前筐。
![]()
雨中的苏州老街。
![]()
一位老师傅叼着烟,看着自己养的的盆景。
![]()
年轻人拉着一车家具冒雨前行。
![]()
河道纵横的苏州街景。
![]()
在河道边冒雨骑行。
![]()
似乎是平江路,似乎还是清晨,老人提着马桶。
![]()
烟雨江南,小桥流水。
![]()
公交站,人们撑伞等在路边,背后是墙面斑驳的老房子。
![]()
公交站台,有着时代气息的穿着。
![]()
振兴果品店。
![]()
菜花批发地?雨天没有生意,夹着烟似乎在看本杂志。
![]()
街头摆摊,新怡烫发店很有时代特点。
![]()
红色的是什么?与孩子的衣服相映衬。
![]()
骑着自行车卖菜的流动摊贩。
![]()
南国果品商店的店主,香蕉苹果一袋五元。
![]()
行人将自行车停靠在街边檐下。
![]()
左边招牌写着”盘门三景服务部“。盘门是吴都八门之一,所谓“盘门三景”,指的是吴门桥、盘门水陆城门和瑞光塔。大运河把三景联结在一起,成为罕见的水城景观。
![]()
吴门桥。
![]()
一女子撑伞走过吴门桥。
![]()
吴门桥,就在盘门外,北宋初建清代重修的单孔石桥。
![]()
独立的二层小楼,苏州农村的常见景象。
时光如梭,距离比尔·霍克到访苏州三十多年过去了,旧日的姑苏景致依旧令人怀念。让我们感谢这位美国摄影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美好的回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