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麦田里的宣讲会
![]()
11月11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的试验田里,卢振启(中)为科研人员宣讲四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 焦 磊摄
□本报记者 焦 磊
初冬时节,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旱作所”)试验田满眼绿色,刚刚露出头来的麦苗生机勃勃,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这些‘衡麦30’苗出得既齐全又均匀。出苗期很关键,土壤墒情要时刻盯紧。”11月11日下午,卢振启蹲在试验田边,仔细察看麦苗长势。
卢振启是李保国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李保国精神教育传承中心”主任。当天,卢振启受邀来到旱作所进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一踏进试验田,宣讲会便在田埂上开了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我逐字逐句反复琢磨,越学心里越亮堂。”卢振启兴奋地说,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回想起李保国老师一辈子扎根太行,用科技为荒山披上绿装,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农业科研人员要把这种精神接下来、传下去,沉下心到基层,了解农民最需要什么,把更多农业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
卢振启的开场白,说到了在场科研人员的心里,大家纷纷点头。
“卢教授,这片是‘衡麦30’,适合旱作雨养种植。这片是‘衡麦36’,是我们去年培育的新品种,抗旱、抗逆能力很强,今年刚在冀中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大家沿着田埂一路走一路看,旱作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孟祥海指着不同片区的麦苗不停地介绍。近年来,他们累计培育了29个节水抗旱、耐热抗逆、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累计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实实在在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添了力。
蹲下身子,卢振启伸手捏住一株麦苗仔细观察后说:“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对咱们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来说,就是要在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再加劲。立足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培育优质新品种,就是践行全会精神最好的体现。”
“‘衡麦30’在旱作雨养条件下,亩产稳定达到500公斤,我们还想在节水栽培上挖潜力、再突破。”旱作所节水技术研究室主任党红凯拿着笔记本说。
“节水攻关,不光在根系培育上下功夫,还得结合节水栽培技术调整播种密度。”卢振启接过话头,掏出手机,把李保国科技创新团队在林果节水栽培上的成熟经验资料发给党红凯,相约回头和他们一起琢磨优化方案。
现场交流越来越热烈,思路在碰撞中愈发清晰。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奋斗方向。”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卢振启所讲的内容后,孟祥海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聚焦节水小麦、优质强筋小麦育种,“十五五”期间争取培育1到2个迎合市场需求、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突破性新品种。建立“专家+技术员+农户”推广体系,多搞田间培训,让好品种真正变成农民的“钱袋子”!
品种改良的思路、技术推广的方案、科技创新的畅想……暖阳斜照,讨论仍在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