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吴雨阳
巨龙腾跃,醒狮“采青”,这一传统民俗绝技,如今首登全运会赛场。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舞龙舞狮决赛在广州佛山举行,作为首次亮相全运会赛场的群众展演项目,吸引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80支队伍900余名选手参赛。面对强手如林,11月12日,江苏队以精湛技艺和默契配合,摘得舞龙规定套路冠军,斩获彩带龙自选项目亚军,一展传统与现代体育的交融魅力。
11月14日晚8点,记者联系江苏队教练、南京理工大学体育教师甘丛婷时,她正准备赶往学校的训练场。“全运会比赛告一段落,学校的龙狮队还在坚持训练,都等不及我回来就开始加练了。”电话那头传来她略带急促的声音,“队员们都是大学生,学业紧张,所以我们每周训练四次,从晚9点半到晚11点半。”
正是这样的执着和热爱,成就了江苏队在本届全运会舞龙舞狮赛场上的高光时刻。南京理工大学6名平均年龄24岁的体育研究生,携手南京科技职业学院4名本科生,以及王晓辉、李鸿翔两位全运会“老将”,成功将冠亚军收入囊中——当龙狮腾跃的鼓点响彻赛场,“Z世代”以青春和匠心向中华体育精神致敬。
这块金牌实属来之不易。从组队到站上领奖台,队伍经历了大半年的艰苦备战。“我们是联合建队,情况特殊。”甘丛婷坦言,队伍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面对水平参差的现状,他们把精力集中在打磨动作和锻炼配合上。“配合好了,舞起来轻松,表现力自然就出来了。”话虽如此,赛场上的甘丛婷比队员还紧张。看到队员们最终将训练成果完美展现,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饱满的精神征服了裁判和观众,她的脸上才终于露出笑容。
“舞龙舞狮这个传统项目正在迎来春天。”在甘丛婷看来,新生力量不仅展现出惊人的体力和高超的技巧,更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她解释道,“不再是简单地打鼓,而是把舞蹈编排、音乐设计都融合进来,每个动作都有内涵有演绎。”作为本届全运会新增项目,彩带龙表演充分体现了这种创新理念。江苏队特意邀请专业编导,以“南京故事”为主题,用舞龙讲述这座古城从战火中涅槃到繁荣复兴的历程。“这样的创新不仅让表演更精彩,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甘丛婷说。
赛后,江苏省龙狮运动协会副会长葛国政十分感慨。在舞龙舞狮文化十分深厚的广州,面对东道主粤港澳大湾区派出的多支劲旅,能竞争突围,更显不凡。“舞龙舞狮主要考量动作规格、艺术表现两方面,动作上要求龙形、狮形必须惟妙惟肖,艺术表现则体现在编排设计与鼓乐配合上。”他告诉记者,在全运会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中,舞龙要完成20个高难度动作,“我们的队伍在关键环节都表现出色,展现出传统技艺的精华。”
“江苏的龙狮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扎实。同时,我们也吸收了南北不同流派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狮体系。”葛国政介绍,南京、扬州等城市均成立专业龙狮运动协会,推动项目规范化发展。省内各地积极推进龙狮运动“进社区、进街区”,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发展体系。校园龙狮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们通过参加省内外赛事开阔眼界,大学的优秀队伍还能登上省运会舞台,这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体育的魅力,自发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90后甘丛婷8岁习武,她的家乡南京高淳是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重要传承地。“这项民俗活动在我们当地非常普及,每年春节都能看到表演。最特别的是,所有舞龙者都拴在同一根带子上,象征着荣辱与共。”甘丛婷动情地说,“这种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以及代代相传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华龙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激励我投身传统体育传承的动力。”
“我们不断探索如何让龙狮文化保持蓬勃的生命力。”葛国政说,近年来通过发展龙狮产业、打造特色赛事等创新举措,正推动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南京9月举办的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为例,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既能让民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又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看来,从龙狮道具制作到赛事IP开发,从传统技艺保护到现代创新演绎,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平衡点,力求让承载千年文化的舞龙舞狮真正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