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秦公轩 张祖铭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近日,南京秦淮区林女士遭遇一场精心设计的电信诈骗,所幸凭借自身警惕和儿子敏锐判断,加上银行卡被临时冻结的巧合,最终避免了财产损失。这起案件再次提醒市民,接到所谓“取消业务”的境外来电务必提高警惕。
事发当天,林女士手机遭到境外来电频繁“轰炸”。起初她以为是骚扰电话未予理会,但对方持续拨打,担心错过急事的她最终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客服”语气急切地告知:“您开通了一项微信保险服务,不取消每月将扣费2000元,需要在微信里操作。”在对方一步步引导下,林女士开始操作手机,但心中疑虑渐生:“我不记得开通过什么服务呀,怎么还要这么多步骤?”灵机一动,她谎称“年纪大不会操作,找儿子帮忙”,暂时稳住了对方。
林女士儿子接过电话后,“客服”又要求通过浏览器完成“取消流程”。这一反常要求立即引起他的警觉:“微信业务怎么会跳去浏览器操作?”他当即挂断电话。几乎同时,秦淮公安分局民警也打来预警电话,询问林女士是否遭遇诈骗、有无开启屏幕共享。这种及时的预警机制为阻止诈骗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后,林女士母子来到派出所。民警检查手机后确认,林女士未泄露敏感信息、未遭受财产损失。更巧合的是,林女士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因当天上午多次输错密码被银行临时冻结,即便骗子得手,也无法转走钱款。“真是幸运!”林女士感慨,这次能躲过骗局,既靠自己和儿子的警惕心,也因银行卡冻结的巧合。民警借此机会提醒林女士,接到提及“扣费”“取消业务”等内容的来电时,务必保持警惕。切勿在陌生来电指导下进行任何手机操作,特别是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