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的金鸡奖颁奖典礼刚结束,宋佳的名字就冲上了热搜。
![]()
不是因为她第二次捧起金鸡影后奖杯的荣耀,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好东西》这样的电影,凭什么拿影后?”“咏梅的《出走的决心》难道不配吗?”
当晚,镜头扫过台下的咏梅时,她正端着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嘴角挂着礼貌的笑,可眼神里的不甘像藏不住的星光,那是一个演员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也是对奖项结果的无声抗议。
![]()
而舞台上的宋佳,穿着金色礼服,手里的奖杯闪着光,却难掩脸上的尴尬。这一刻,全网的观众都在问:“金鸡奖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
2025年金鸡奖:宋佳的“中规中矩”,输给了观众的“心里有数”
宋佳这次获奖的作品是《好东西》,一部上映时票房平平、口碑一般的电影。有观众评价:“里面的演员表演都很‘稳’,但没有一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
![]()
相比之下,咏梅在《出走的决心》里饰演的单亲妈妈,把那种“想爱又不敢爱”的纠结、“想逃又逃不掉”的无奈,演得入木三分,她蹲在菜市场捡烂菜叶子的背影,坐在医院走廊里哭到发抖的场景,让多少观众跟着红了眼睛。
可就是这样的表演,输给了宋佳的“中规中矩”。有网友翻出《好东西》的片段:宋佳饰演的职场女性,穿着西装革履,说话时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激烈的冲突,连哭都是默默掉眼泪。
![]()
“这样的表演,能拿影后?”有人在评论区留言,“难道金鸡奖的评委,真的不看观众的反应吗?”
回溯:宋佳的“获奖史”,从来都不缺争议
其实,这已经不是宋佳第一次因为获奖引发质疑了。2012年,她凭借《悬崖》里的顾秋妍,打败了孙俪在《甄嬛传》里的甄嬛,拿下白玉兰视后。当时的颁奖现场,孙俪坐在台下,手里攥着纸巾,眼睛红红的,嘴角勉强扯出一个笑。
![]()
那是一个演员对自己作品的遗憾,也是对奖项结果的不解。《甄嬛传》有多火?直到今天,它还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神剧”,每年都能在各大平台复播,孙俪的“甄嬛”更是成为“宫斗剧”的标杆。
可就是这样的作品,输给了《悬崖》。当时有传言说,不选孙俪是因为《甄嬛传》用了配音,但后来孙俪凭借《芈月传》(同样是配音)拿下白玉兰视后,这个说法不攻自破。
![]()
主持人杨澜后来发文说:“观众喜欢的,不一定能打动评委。”可电影电视剧不就是给观众看的吗?如果评委的喜好代替了大众的审美,那所谓的“艺术作品”,还有什么意义?
更让人意外的是2013年的金鸡奖。宋佳凭借《萧红》里的萧红,打败了章子怡在《一代宗师》里的宫二,以及颜丙燕在《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章子怡的“宫二”有多厉害?
![]()
她凭借这个角色拿下了12个影后,创下华语女演员单角色获奖纪录,连金马奖、金像奖都认可的表演,却入不了金鸡奖的眼。
颜丙燕的“李宝莉”更是教科书级别的:她穿着花衬衫,扎着马尾,骂人的时候叉着腰,哭的时候鼻涕流到下巴,把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武汉女人演活了。可就是这样的两位演员,都输给了宋佳。
![]()
当时的说法是,金鸡奖“卡二封”,章子怡和颜丙燕都拿过一次金鸡影后了,所以这次不给她们。可2025年,宋佳第二次拿金鸡影后,这个说法又站不住脚了。
有人问倪萍(金鸡奖评委出身):“你对章子怡的《一代宗师》没拿金鸡影后,是看不惯还是惋惜?”倪萍说:“都有。”她的语气里带着无奈,也带着愤怒,显然,她早就看透了其中的“操作”。
![]()
郝蕾的“直白”,戳破了娱乐圈的“窗户纸”
就在宋佳获奖的争议发酵时,郝蕾的一条朋友圈被翻了出来。她写道:“威尼斯凭借一个演员扯头发就能获得影后?”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网友都猜得出,她是在讽刺辛芷蕾凭借《日挂中天》里的“扯头发”片段,拿下威尼斯影后。
辛芷蕾回应说:“评价表演该看全貌,不是片段。”她还反问:“如果能运作,为什么要14年才轮到我?为什么要给我运作而不是别人?”可郝蕾是谁?
![]()
她是圈里出了名的“敢说”,从《十七岁不哭》到《亲爱的》,她的表演从来都不缺“爆发力”,也从来都不迎合市场。以她的人脉和地位,如果不是早就看透了娱乐圈的“规则”,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娱乐圈的“暗箱操作”,从来都不是秘密。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电影,竟然没有被提名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甚至连技术奖都没拿到,只得了一个最佳美术片。
![]()
哪吒团队干脆没去领奖,有人说他们忙着拍《哪吒3》,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是不想陪“规则”玩了。还有白百何,她控诉导演张律:“他说需要赚钱给老婆治病,我才答应拍《春树》和《罗目的黄昏》。”
结果《春树》参加东京电影节时,王传君(出场不到40分钟)拿了影帝,而白百何作为大女主,竟然没被邀请参加闭幕式。“这就是所谓的‘运作’吗?”白百何在文中写道,“难道演员的努力,真的比不过资本的力量?”
![]()
电影的“根”,在观众那里
宋佳的二封争议,不过是娱乐圈“规则”的又一次暴露。当奖项不再以作品质量为核心,当资本运作代替了艺术评判,所谓的“影后”“视后”,不过是镀了金的泡沫。就像倪萍说的:“电影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的眼睛,从来都不瞎。”
郝蕾的“直白”,倪萍的“惋惜”,其实都是行业里最珍贵的清醒,他们没有被“规则”同化,没有被“资本”左右,还保留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尊重。
![]()
而观众的质疑,也是对电影行业的期待: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好作品,是真正的好演员,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表演。
宋佳的奖杯,也许能放在她的陈列柜里,但观众的口碑,才是最真实的“奖项”。就像《甄嬛传》《万箭穿心》《一代宗师》,它们不需要奖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它们早就刻在了观众的心里。
![]()
而那些靠“运作”拿奖的作品,终会像泡沫一样,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电影的“根”,从来都在观众那里。
不管娱乐圈的“规则”有多复杂,只要观众还在,只要还有像倪萍、郝蕾这样的“清醒者”,电影行业就还有希望。因为,真正的好作品,从来都不会被埋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