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德黑兰南郊的空军基地里,一架刚刷好战术编号的Su-35SE(伊朗自用版)被拖出机棚。地勤把梯子架在座舱边,飞行员没踩台阶,先伸手摸了摸机头那朵“雪豹”徽——那是俄罗斯厂方随飞机附赠的出厂纪念,也是伊朗空军三十年头一回摸到“零小时”的新战机。旁边一架1977年出厂的F-14A正在做“热检”,铝蒙皮晒得发烫,像一块被反复翻面的烙饼。两代战机相距十米,却隔了整整半个世纪。
这一幕,就是伊朗空军2025年的“浓缩切片”:一边拼命补课,一边被邻居甩得越来越远。
一、Su-35来了,到底带了多少礼物?
1. 数量:24架整团,不是“传说50架” 俄伊合同10月最终落地,数字比年初盛传的“50+”砍了一半。24架刚好够编一个作战团,其中4架是双座UBS教练型,剩下20架单座。首批8架已于10月15日飞抵布什尔港,后续每月2架,预计2026年春交完。对伊朗来说,这是“一次性补血”,没有第二批选项——俄方要求现款现货,且必须用人民币结算,德黑兰把今年原油“影子出口”攒下的外汇储备一次性掏空。
2. 武器:R-77-1是主角,射程“够用”却不惊艳 随飞机来的空空弹是R-77-1(出口代号RVV-SD),纸面射程110公里,比伊朗自产“思想者-90”(山寨AIM-54)少了50公里。真正让飞行员眼馋的是R-37M,但克里姆林宫把它留在国内,连货架都没给伊朗看。空面武器倒是大方:Kh-31AD反舰、Kh-31PD反辐射各40枚,足够让霍尔木兹海峡的驱逐舰“冷静一下”。
3. 软件:降频版IRST、无源相控阵“雪豹-E”被锁频 俄方把“雪豹-E”的氮化镓功率模块从1200瓦降到960瓦,探测距离缩水一成;IRST(红外搜索跟踪)被阉掉激光测距,只能“看见”目标,不能为导弹给出高精度距离。一句话:Su-35SE能打赢三代机,但碰上以色列F-35I仍得“先挨打再还手”。
二、把24架放进整个中东“机群图”,是什么水平?
1. 对手一:以色列——F-35I已凑够两个中队50架,2026年还要再拿25架;贝都因飞行员年人均飞行180小时,伊朗Su-35团目前缺训,2025年平均小时数仅80。
![]()
2. 对手二:沙特——84架F-15SA全部到货,配了AN/APG-63(V)3有源相控阵,导弹是AIM-120D,射程160公里;利雅得还顺手买了“金牛座”巡航导弹,能把德黑兰纳入防区外打击圈。
3. 对手三:阿联酋——78架“沙漠台风”Tranche 4,2025年刚升级到“捕手-E”雷达+“流星”导弹组合;导弹冲压发动机让它在60公里外还能保持4马赫,号称“不可逃逸区”比R-77大两倍。
4. 邻居四:阿塞拜疆——40架JF-17C Block III,单价只相当于Su-35的三分之一,却也能打PL-15E,射程150公里;巴库用里海石油美元“分期付款”,2025年已接装一半。
一张表看懂“同代机”数量差距:
国家/地区 4.5代及以上战机(2025) 以色列 75架F-35I + 50架F-15I + 25架F-16I ≈ 150 沙特 84架F-15SA + 72架“台风” ≈ 156 阿联酋 78架“台风” + 55架F-16E/F ≈ 133 卡塔尔 36架F-15QA + 24架“阵风” + 24架“台风”≈ 84 伊朗 24架Su-35SE + 40架F-14A(升级) ≈ 64(一半是老爷爷)
注:伊朗剩余F-4、F-5、米格-29属三代早期,未计入。
三、补了飞机,却没补体系——伊朗还差哪三块拼图?
![]()
1. 预警机:0架 以色列有6架“海雕”G550,沙特有5架E-3A,阿联酋有3架“神眼”萨博340。伊朗靠地面雷达“补盲”,在波斯湾上空留下30秒级“信号裂缝”——现代空战里,这就是生死间隔。
2. 电子战:0专业机 以色列F-35I自带ASQ-239电子战套件,还能挂“闪电-2”干扰吊舱;伊朗只有Y-12改装的“呼叫者-2”电子干扰机,滞空3小时、功率4千瓦,面对F-35I的相控阵干扰等于“拿喇叭对激光”。
3. 数据链:三军不互联 Su-35SE用俄制S-108 Link,伊朗空军现役F-14A是美制Link-4B(已老化),陆军防空用伊斯兰革命卫队自研“拉阿德-1”总线——三套语言,打不出一张“共通图”。结果:飞机起飞后,得靠语音报目标坐标,比微信发定位还原始。
四、伊朗的新打法:飞机不够,导弹来凑,无人机填缝
1. “空天混编”——把Su-35当“前门保镖”,无人机当“飞出去的炮兵” 2025年演习里,8架Su-35SE负责扫荡空域,随后50架“沙希德-171”隐身无人机低空突防,用小型制导弹药打掉模拟防空连;最后是“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打固定目标。思路很清晰:有人机争夺局部制空,无人机承担精确打击,导弹负责“战略纵深”。
2. 数量换质量——一年产400架无人机,成本只够买6架Su-35 伊朗航空工业公司对外报价:一架“沙希德-136”自杀版成本12万美元,而Su-35SE单价6500万美元。德黑兰的逻辑是:与其再砸10亿美元买第二批苏-35,不如把预算转给无人机厂,一年产出400架,让对手防空系统“算不过来”。
3. 地下长城——把飞机“藏”起来,把导弹“竖”起来 2025年10月,官方罕见公开“鹰-44”地下空軍基地:机库深入山体80米,洞口装50厘米厚防核钢门;跑道尽头直连导弹洞库,卡车能把“城堡破坏者”高超弹直接推出洞口发射。换句话说,伊朗不再追求“机群对机群”的传统空战,而是把空战和导弹战揉成一张“复合牌”。
![]()
五、24架Su-35能否“翻盘”?——给三组数字,自己体会
1. 区域制空需多少架? 美国兰德2024兵棋测算:在波斯湾半径400公里战场,要同时维持4架战机巡逻、8架备用、12架地面待命,每天24小时不落地,至少需要60架4.5代机。伊朗只有24架,还得扣去维修、训练,能拉出12架就算“满勤”。
2. 飞行学员“断层” 伊朗空军学院2025届战斗机学员仅37人毕业,其中能飞Su-35的不足10人;而以色列空军学院同年毕业120人,全部对接F-35 simulator。人才缺口比硬件缺口更难补。
3. 弹药储备比 以色列AIM-120D库存>1000枚,沙特>800枚;伊朗R-77-1首批只买了200枚,再打就要“省着用”。现代空战导弹消耗速度是“一架次两枚起”,200枚只够100架次——按每月高强度出动80架次算,三个月就见底。
六、写在最后一行
24架Su-35SE不是“游戏改变者”,却是“游戏参与者”。它让伊朗空军重新拿到进场门票,但门票不等于奖杯——旁边坐着装备更豪华、训练更狠、体系更完整的对手。德黑兰很清楚,所以把更多筹码悄悄推给无人机、导弹和地下洞库:飞机可以少,但“让敌人头痛”的手段必须多。未来中东空战如果打响,世界会看到一支没有预警机、数量劣势、却能把有人机、无人机、弹道导弹拧成一股绳的“混合空军”——这是伊朗在2025年给出的一份非典型答案,也是它用24架新战机换来的最大启示:当牌面不够时,换一种打法,也许才是翻盘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