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马来西亚吉隆坡总理府前的广场上,新任总理马哈蒂尔举起右手,对着簇拥的媒体高声宣布:“东海岸铁路项目即刻停工!我们不会为一份‘天价合同’支付一分钱,包括那 361 亿人民币的违约金!”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零星的欢呼,但千里之外的登嘉楼州工地,2250 名工人手里的焊枪突然沉默。45 岁的本地工人拉赫曼正准备给妻子打视频电话,告诉她这个月能多寄点生活费,却被工头告知 “不用上班了,工资结到今天”。他攥着刚到手的微薄现金,看着眼前停工的巨型塔吊、堆在路边的钢筋水泥,突然懵了 —— 这份工作是他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的唯一希望,怎么说没就没了?
没人能想到,这个总投资 900 亿、被称为 “东南亚世纪工程” 的东海岸铁路,会在开工两年后突然按下暂停键。更让人震惊的是,马来西亚政府不仅悍然撕毁与中国签订的合法合同,拒绝支付合同约定的 361 亿违约金,还火速派出代表团飞往东京,带着土地开发权、税收减免等 “厚礼”,一心想抱日本大腿。
当时的马哈蒂尔信心满满,在国会辩论中宣称:“中国的报价太高,我们能找到更便宜、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可他没料到,这场看似 “精明” 的违约豪赌,最终会让马来西亚陷入经济、信誉双重危机,整个国家为失信付出的代价,远比 361 亿违约金更沉重。
七年过去,当东海岸铁路的货运测试车终于在部分路段行驶,那些被耽误的时光、流失的人才、飙升的成本,早已成为这个国家难以抹平的伤痕。今天,我们就用最真实的视角,聊聊这场轰动全球的违约事件 —— 从高调撕约到低头求和,马来西亚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些被政策摇摆裹挟的普通人,又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
![]()
一、900 亿世纪工程:曾是马来西亚的 “经济救命稻草”
要搞懂这场违约风波的来龙去脉,得先说说东海岸铁路项目有多重要。
2016 年,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执政期间,东海岸铁路正式签约。这条铁路全长 688 公里,北起吉兰丹州,南至柔佛州,贯穿马来西亚东海岸四个州,连接首都吉隆坡和多个重要港口。按照原计划,铁路 2023 年就能通车,每年可运输货物 3000 万吨,不仅能让东海岸的棕榈油、橡胶等农产品快速运往全球,还能带动沿线物流园、工业园、住宅的开发,直接创造超过 13 万个就业岗位。
对于马来西亚来说,这绝对是 “雪中送炭” 的工程。当时,马来西亚经济正面临困境:棕榈油价格持续下跌,外汇储备不断缩水,东海岸地区因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海岸。很多农村家庭只能靠种植棕榈油勉强糊口,年轻人要么背井离乡去吉隆坡打工,要么只能在家待业。
“当时听到要修铁路,我们全村都在欢呼。” 登嘉楼州的村民穆罕默德回忆道,“我家有五亩棕榈园,以前采摘的棕榈果要靠卡车运到港口,山路颠簸,运输成本占了利润的三成,遇到雨季还经常堵车。铁路修通后,运输时间能从三天缩短到六个小时,成本至少降一半。”
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个项目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国高铁技术 “走出去” 的重要实践。为了拿下项目,中方不仅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报价,还承诺本地化率达到 40%,雇佣大量本地工人,培养技术人才。在施工过程中,中方团队克服了复杂的地质条件 —— 铁路沿线 60% 以上是山地和沼泽,需要修建大量隧道和桥梁,其中最长的隧道达 16 公里,穿越坚硬的花岗岩地层。
![]()
项目开工后,沿线小镇迅速热闹起来。拉赫曼就是在这时从棕榈园工人转行成为铁路工人,月薪从 1500 林吉特涨到 3200 林吉特(约合人民币 4800 元)。“我学会了焊接技术,工头说等项目结束,还能推荐我去其他工程干活。” 他在工地附近租了房子,把妻子和孩子都接了过来,还计划着攒钱买辆二手车。
除了工人,沿线的小商贩也赚得盆满钵满。村民莎丽法开的快餐摊,原本每天只能卖出几十份椰浆饭,项目开工后,工人订单排到门外,最多一天卖了 280 份,她不得不雇了两个帮手。“那时每天都能收到现金,我给女儿报了英语补习班,还翻新了家里的房子。” 莎丽法笑着说,眼里却很快闪过一丝失落,“可这好日子,只过了两年。”
![]()
二、361 亿违约金说赖就赖:新政府的 “政治豪赌”
2018 年,马来西亚大选爆冷,92 岁的马哈蒂尔时隔 15 年再次当选总理。这位以 “反华” 著称的政客,一上台就把东海岸铁路项目当成 “开刀对象”,宣称前任政府签订的合同 “存在腐败”“造价过高”,要求重新谈判,否则就彻底停工。
“当时我们都觉得是政治炒作,没想到他真敢撕合同。” 参与项目的中国工程师张先生回忆道,“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单方面毁约需要支付总投资额 39.8% 的违约金,也就是 361 亿人民币。我们多次发函沟通,对方却只回复‘没钱支付’,还要求我们退还之前收到的预付款。”
马哈蒂尔政府的底气,来自于对 “国际规则” 的漠视和对日本的盲目信任。他公开表示:“中国的工程报价比国际市场高 30%,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中方的报价之所以看似较高,是因为项目包含了大量复杂的桥隧工程,且承诺承担后续的运营维护成本,而马哈蒂尔故意忽略这些关键信息,把 “降低成本” 当成讨好选民的口号。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马来西亚政府在没有与中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叫停了所有施工。2018 年 8 月,登嘉楼州的工地上,所有机械突然停止运转,中方工程师被要求撤离,本地工人被遣散。拉赫曼清楚地记得,那天工头挨个通知大家 “项目停了,不用再来了”,现场一片混乱,有人哭闹,有人愤怒地砸东西,还有人围着项目部讨要说法。
“我当时问工头,我们的工资怎么办?后续的工作呢?他只是摇摇头,说‘政府的决定,我们也没办法’。” 拉赫曼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妻子早已从新闻上得知消息,抱着孩子哭红了眼。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四处找工作,可附近的工程要么停工,要么只招短期工,月薪只有原来的一半。为了省钱,他不得不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自己挤在工地附近的廉价出租屋里,每天靠吃泡面度日。
![]()
项目停工的连锁反应,很快蔓延到整个东海岸地区。莎丽法的快餐摊因为没有了工人客流,每天只能卖出不到 30 份饭,不得不解雇帮手,把摊子搬回村口。“最惨的时候,一周都没怎么开张,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她无奈地说。而那些原本计划在铁路沿线开发物流园、住宅的开发商,也纷纷暂停项目,已经开工的楼盘只能停工,二手房价格暴跌,有房东挂盘半年都无人问津。
据马来西亚财政部后来公布的数据,仅项目停工前六个月,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7 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 75 亿元),2250 名工人失业,沿线相关产业倒闭超过 1000 家。更严重的是,国际投资者开始对马来西亚失去信心,大量资金外流,导致马币汇率暴跌,外汇储备一度只能支撑六个月的进口账单。
三、转头抱日本大腿:热脸贴冷屁股,被现实狠狠打脸
在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的合同后,马来西亚政府立刻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马哈蒂尔亲自带队,三次飞往东京,与日本三菱、住友等大型商社洽谈合作,抛出了一系列 “优厚条件”:允许日本企业参与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给予十年税收减免,甚至承诺让日本主导项目的设计和运营。
马来西亚政府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日本在东南亚基建市场深耕多年,与多个国家有合作项目,且一直试图与中国争夺基建订单。马哈蒂尔认为,日本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毫不犹豫地接手这个项目,可他忘了,商人逐利,但更看重风险 —— 一个连合法合同都敢撕毁的国家,谁愿意与之合作?
![]()
日本企业的反应,给了马来西亚一记响亮的耳光。三菱商社在收到项目书后,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东海岸铁路沿线地质极其复杂,桥隧比高达 60%,需要穿越花岗岩地层和沼泽地带,施工难度极大;更重要的是,中方的报价已经包含了所有关键工程的成本,而日本企业如果接手,成本至少比中方高 20%,且需要承担马来西亚政府的信誉风险。
“日本企业不是傻子,他们算得很清楚:这个项目看似是块肥肉,实则是块烫手山芋。” 一位熟悉东南亚基建市场的分析师表示,“马来西亚单方面撕毁合同的行为,已经让其国际信誉扫地,日本企业担心如果接手,未来马来西亚政府再次违约,自己会血本无归。”
更让马来西亚难堪的是,日本企业不仅拒绝接手项目,甚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据参与谈判的内部人士透露,马哈蒂尔第三次访问东京时,日本商社的高管只与他见了 15 分钟,就以 “项目风险过高,需要进一步评估” 为由结束了会谈,连午餐都没有安排。马来西亚代表团带去的项目书,被日本企业随手放在一边,再也没有下文。
“那种感觉就像热脸贴冷屁股,尴尬到极点。”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林良实后来在采访中坦言,“我们以为日本会帮我们,可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根本不会为了我们得罪中国,更不会接手一个信誉有污点的项目。”
求日本碰壁后,马来西亚又试图联系韩国、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但结果如出一辙 —— 所有企业都对马来西亚的信誉状况表示担忧,纷纷拒绝接手。这时,马哈蒂尔政府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国际合作中,信誉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一旦失去信誉,再优厚的条件也没人愿意合作。
而此时的马来西亚,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棕榈油价格暴跌,财政赤字飙升,失业率居高不下,选民的怨气越来越大。马哈蒂尔的支持率从当选时的 68% 暴跌至 45%,当初喊出的 “降低成本”“改善民生” 口号,沦为民众的笑柄。更严重的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纷纷下调马来西亚的信用评级,导致其融资成本飙升,仅 2019 年就多支付了 10 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 16 亿元)的利息。
“我们当时就像无头苍蝇,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良实回忆道,“停工不是办法,找其他国家接手又没人愿意,只能硬着头皮回头找中国。”
![]()
四、低头求和:8 个月艰难谈判,为失信付出沉重代价
2019 年初,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困境后,马来西亚政府终于放下身段,主动联系中方,希望重启东海岸铁路项目的谈判。可此时的谈判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中方手中,马来西亚不得不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前后持续了 8 个月。中方明确提出,重启项目可以,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马来西亚政府承认单方面违约,承担全部责任;二是重新签订合同,明确规定政局变动不能作为停工理由;三是虽然中方同意适当降低造价,但马来西亚需要支付部分违约金,以弥补此前的损失。
![]()
“马来西亚政府一开始还想讨价还价,说‘之前的违约是误会’,希望中方不要追究。” 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透露,“我们直接拿出合同条款和停工造成的损失证据,告诉他们:要么按规则来,要么项目彻底作废。”
最终,双方在 2019 年 11 月达成协议:中方同意将项目造价降低三分之一,线路缩短 15 公里,隧道减少三座,工期顺延两年;马来西亚政府承认违约,并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具体金额未公开,但据业内估算约为 50 亿人民币),同时承诺未来不再以任何理由单方面停工。
当新合同签订的消息传来,登嘉楼州的工地上再次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拉赫曼终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但月薪比原来少了 500 林吉特,而且之前失业的几个月没有任何补偿。“能有工作就不错了,可那些耽误的时间、损失的收入,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无奈地说。
![]()
莎丽法的快餐摊也重新热闹起来,但她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扩大经营。“经历过一次停工,我怕了,现在只想安稳做点小生意,不敢再抱有太多期望。” 她说道。
然而,马来西亚为失信付出的代价,远不止这些。由于项目停工两年,大量技术人才流失 —— 本地培养的隧道工程师、焊接班组、项目翻译,纷纷被新加坡、中东的企业挖走,薪水直接翻倍。如今项目重启,施工方不得不从国外重新聘请技术人员,仅机票、住宿、津贴等费用,就比原来增加了三成。
“最可惜的是那些本地技术工人,他们原本能在项目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成为行业骨干,可因为停工,只能远赴他乡打工。” 中方工程师张先生感慨道,“人才流失对一个国家的基建行业来说,是长期的损失,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弥补。”
![]()
此外,国际信用评级的下调,让马来西亚未来十年的融资成本都将增加 0.5 个百分点。据估算,仅这一项,马来西亚每年就要多支付约 20 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 32 亿元)的利息,十年下来就是 320 亿元,几乎相当于当初拒绝支付的违约金。
更让马来西亚民众不满的是,由于工期顺延两年,东海岸铁路要到 2027 年才能通车。如果当初没有停工,铁路 2023 年就能投入运营,每年可为国家节省物流成本超过 100 亿林吉特,带动 GDP 增长 0.8 个百分点。“我们本来能早点享受铁路带来的好处,可因为政府的错误决定,白白多等了四年。” 穆罕默德抱怨道。
五、同类事件敲响警钟:国际合作中,信誉比黄金更重要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的违约风波,并不是个例。这些年,不少国家在国际合作中因为短期利益,做出失信行为,最终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4 年,墨西哥政府曾宣布中国铁建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项目,这是中国高铁首次登陆美洲大陆。可就在中标后不久,墨西哥政府突然以 “投标程序不透明” 为由,单方面取消中标结果,重启投标程序。中国铁建为了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邀请了墨西哥本地企业合作,却遭遇 “煮熟的鸭子飞了” 的尴尬。虽然墨西哥政府后来赔偿了部分损失,但这种失信行为让其国际形象大打折扣,后续多个国际基建项目都因为信誉问题无人问津。
还有泰国的中泰铁路项目,也曾因为泰国政府的政局变动,多次推迟开工时间,谈判过程一波三折。虽然项目最终得以推进,但工期比原计划推迟了三年,成本增加了 20%,泰国也因此错失了与中国合作发展经济的最佳时机。
![]()
这些案例都说明,在国际合作中,信誉是最宝贵的资产。一个国家可以暂时通过违约获得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失信会导致融资成本上升、人才流失、投资环境恶化,最终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正如中国古语所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对于马来西亚来说,东海岸铁路项目的波折,已经成为一个深刻的教训。如今,项目进度已经达到 85%,货运测试车已经在部分路段行驶,沿线的地价开始悄悄回弹,有投资客提前囤仓库,赌三年后租金翻倍。但那些因为停工失业的工人、倒闭的企业、流失的人才,却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现在每次路过工地,看到正在建设的铁路,我都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停工,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拉赫曼说道。他的女儿今年已经上初中,因为之前家庭经济困难,差点辍学,虽然现在情况好转,但孩子的学业已经受到影响。
而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在这次事件中也遭受了损失,但通过灵活的谈判策略和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保住了项目,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如今,中国的基建项目已经遍布全球,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从瓜达尔港到比雷埃夫斯港,中国用过硬的技术和诚信的合作态度,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
![]()
六、结局与反思:失信的代价,远比 361 亿更沉重
2025 年 11 月,距离马来西亚单方面撕毁合同已经过去七年,东海岸铁路项目终于进入收尾阶段。按照计划,铁路将于 2027 年正式通车,届时将成为连接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交通大动脉,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
可回首这七年的折腾,马来西亚民众心中五味杂陈。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当初没有停工,铁路 2023 年就能通车,到 2027 年累计创造的经济效益将超过 500 亿林吉特,远远超过 361 亿违约金。而现在,马来西亚不仅多支付了 4 年的贷款利息,还因为信誉受损,融资成本增加,未来十年都要为当初的失信行为买单。
更让人担忧的是,虽然铁路即将通车,但沿线的配套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大缺口。物流园、工业园、数字保税区的建设进展缓慢,如果这些配套设施跟不上,铁路的运量就无法达到预期,回本周期将继续拉长,利息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铁路通车只是开始,后续的配套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 马来西亚经济分析师阿兹曼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朝令夕改,那么这条铁路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
对于马哈蒂尔来说,这场违约风波也让他付出了政治代价。在 2022 年的大选中,他领导的政党惨败,他本人也宣布退出政坛。当初他喊出的 “降低成本”“改善民生” 口号,最终因为失信行为沦为笑柄,选民用选票表达了对他的不满。
![]()
如今,马来西亚的新政府已经意识到信誉的重要性,在国际合作中更加注重契约精神。但重建信誉需要时间,正如一位马来西亚官员所说:“一次失信,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弥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坚守承诺,用实际行动赢回国际社会的信任。”
这场持续七年的违约风波,给所有国家都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全球化时代,契约精神是国际合作的基石,信誉比黄金更重要。任何试图通过违约谋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
![]()
当东海岸铁路的第一列货运列车在未来的某一天正式开通,它不仅将承载着马来西亚的货物,更将承载着一个深刻的教训 —— 失信的代价,远比 361 亿违约金更沉重。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