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还不会说话时,肢体语言就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独特方式。那些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婴语”。家长们若能读懂这些肢体语言,就能更好地理解宝宝的需求和想法。
挥手蹬腿
兴奋开心:当宝宝开心兴奋时,常常会手脚并用,欢快地挥手蹬腿。比如看到熟悉的爸爸妈妈,或是喜欢的玩具,他们就会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仿佛在说:“我好高兴见到你们呀”或者“这个玩具太好玩啦”。这时宝宝的表情通常也是愉悦的,眼睛明亮,可能还会伴随着咯咯的笑声。
急切需求:有时候,宝宝急切想要某样东西,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也会使劲挥手蹬腿。例如宝宝饿了,看到妈妈准备喂奶,会兴奋又急切地挥舞手脚,示意自己迫不及待了。又或者宝宝想要某个玩具,却拿不到,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大人注意,希望得到帮助。
揉眼睛
困倦信号:宝宝揉眼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困了。当宝宝感到疲倦,想要睡觉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用小手揉眼睛。这是因为眼睛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能暂时缓解困倦感。此时宝宝可能还会打哈欠,眼神变得迷离,小脑袋也可能开始耷拉下来,这都是在告诉家长:“我困啦,快哄我睡觉吧。”
眼睛不适:除了困,宝宝揉眼睛也可能是眼睛不舒服。比如眼睛里进了异物,像灰尘、毛发等,宝宝就会试图通过揉眼睛把异物弄出来。如果宝宝频繁揉眼睛,同时伴有眼睛发红、流泪等症状,家长就要仔细检查宝宝的眼睛,看看是不是有异物,或者是否感染了眼部疾病,比如结膜炎等。
抓耳朵
出牙不适:在宝宝出牙期间,常常会出现抓耳朵的现象。这是因为出牙时,牙龈的疼痛会通过神经传导,让宝宝感觉耳朵附近也不舒服,所以宝宝会下意识地去抓耳朵。同时,宝宝可能还会流口水、咬东西,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牙胶,缓解出牙的不适。
耳部问题:如果宝宝抓耳朵比较频繁,而且伴有哭闹、发热等症状,可能是耳部出现了问题。比如中耳炎,宝宝会因为耳部疼痛而抓耳朵。这时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宝宝的听力发育。
吐舌头
探索世界:宝宝吐舌头有时是在探索世界。大约2 - 3个月大时,宝宝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吐舌头是他们探索自身和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会感受舌头的动作,以及观察别人对自己吐舌头的反应。这时候宝宝吐舌头通常表情轻松,眼神好奇,仿佛在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
口腔不适:但如果宝宝吐舌头的同时,伴有流口水增多、拒食等情况,可能是口腔出现了问题。比如口腔溃疡、鹅口疮等,这些疾病会让宝宝口腔疼痛,通过吐舌头来缓解不适。家长要仔细检查宝宝的口腔,查看是否有溃疡面、白色斑块等异常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身体打挺
情绪不满:当宝宝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满意时,可能会出现身体打挺的情况。比如宝宝不想被束缚,像穿衣服、换尿布时,如果动作让宝宝不舒服,宝宝就会挺直身体,甚至用力向后仰,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仿佛在抗议:“我不喜欢这样,快停下来。”
疾病预警:然而,如果宝宝频繁打挺,且伴有头后仰、身体僵硬等症状,可能是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脑损伤、肌张力异常等,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格外重视,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治疗。
宝宝的肢体语言是他们向家长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宝宝的这些小动作,读懂他们的“婴语”,更好地满足宝宝的需求,陪伴宝宝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