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血脂要少吃白菜?医生再三提醒:不想血脂飙升,关键做好这几点

0
分享至



余阿姨一直觉得,清淡饮食就不会有高血脂的问题。她今年64岁,退休后喜欢每天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白菜,每顿饭都少不了一大盘。

可最近的一次体检,却让她犯了难,血脂指标比去年高了15.2%,医生看着报告单忍不住问:“您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油腻的食物?”余阿姨连连否认,“我基本不吃肉,最爱白菜,平常还特意少放油盐!”



医生苦笑着摇头:“问题恰恰不在白菜本身,很多人都忽视了‘血脂’升高背后隐藏的细节。”

难道白菜也会影响血脂?难道吃素也会出现高血脂?这个结果让余阿姨和在场的几个病友都大吃一惊。

其实,关于高血脂和“少吃白菜”的说法,背后到底是误区还是真相?有没有那些不起眼的日常习惯,正在悄悄偷走我们的健康?

如果你也担心血脂,尤其是控制不好的人,一定别急着划清与白菜的界限,背后隐情值得每个人深思。

你有没有想过:真正让血脂升高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误以为,像白菜这类高纤维、低脂肪的蔬菜,吃再多也不会出问题,怎么可能和高血脂挂钩?

权威医学研究表明:白菜本身不会导致血脂升高。相反,白菜富含纤维、维生素C和植物固醇,对调控血脂甚至有辅助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团队2022年一项调查显示,每天食用充足蔬菜(包括白菜)的人,血脂异常的风险降低12.8%

绝大多数人“吃白菜”的方式,却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隐藏错误。最常见的误区,是烹饪方式和搭配。比如,很多家庭喜欢用五花肉炖白菜、炒菜大量放油,或者一顿饭只吃素菜但忽视蛋白质的补充。

这些看似健康的菜肴,油脂和热量摄入过量,反而会增加血脂负担。而且,“全素”饮食长期缺乏优质蛋白质,也可能造成血脂代谢紊乱,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更为突出。



“高血脂不是白菜惹的祸,而是我们习惯里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环节。”

坚持健康习惯,血脂半年稳定下降

不少人对高血脂有误解,甚至一度谈“脂”色变。其实,科学改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血脂完全可能逐步改善,甚至大幅下降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临床追踪数据显示,触发血脂变化的关键点有:

重油重盐烹饪,摄入隐性脂肪。一盘家常白菜的热量差别,竟高达三倍。

清水焯白菜每100克仅含烹调用油不到3克,但如果加入五花肉或多油爆炒,脂肪和热量可增加300%~450%建议采用少油快炒或水煮,最大限度保留营养又避免油脂堆积。



蛋白质补充不到位,影响脂代谢。“光吃素”容易忽视蛋白质,蛋白质不足会让身体合成胆固醇的平衡被打破。

日本国立健康与营养研究所总结:中老年人适当食用去皮鸡胸、深海鱼、蛋类等优质蛋白,与降低甘油三酯有明显关联。

主食精细化,隐藏糖分推动脂升高。不少人爱吃大米饭、白面馒头,配上素菜以为健康,其实高GI主食会刺激身体合成更多“三酯”,加速血脂上升。



建议合理搭配粗粮和豆类,粗细结合,让血脂平稳不“过山车”。

喜欢喝各种汤,尤其肉汤、骨头汤高脂陷阱。很多人吃白菜爱用大骨头炖汤,每碗汤脂肪含量高达8克以上。经常喝这种汤,反而不利于血脂管理。更可取的是清汤、藕汤等低脂肪选择。

运动太少,血脂无法“消耗”。杭州师范大学2021年研究发现,坚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6个月后平均LDL胆固醇下降13.7%

坚持合理饮食搭配。科学运动,半年后余阿姨的复查结果:低密度脂蛋白下降12.9%,甘油三酯回落16.2%,连医生都感叹“管住嘴、迈开腿,效果真不差!”



医生建议:如何科学管住血脂?

不想血脂飙升,真正要做好的,不仅仅是“少吃肥肉、多吃蔬菜”这么简单,更应优化以下几个关键细节:

选对食材,留意烹饪方式。蔬菜吃得多没错,但别把油、盐、肉类一起炖成了“高脂陷阱”。推荐多用蒸、煮、凉拌,坚持少油少盐,偶尔可用橄榄油、茶籽油炒菜。

合理补充优质蛋白,避免营养失衡。适度吃蛋、瘦肉、鱼、豆制品等,每顿保持有蛋白、有主食、有蔬菜,平衡饮食结构,是血脂达标的基础。

主食粗细搭配,限制精制糖分。早餐适量加燕麦、午晚餐结合豆制品与糙米、玉米等粗粮,避免单一精白米面食为主。



这样不但对控制血脂有益,也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

养成主动运动习惯,开创“流动的血管”。哪怕每天健步走40分钟、中度有氧,每周累计150-180分钟,都能起到优化血脂结构的作用。小运动才有大改变。

适度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建议半年查一次血脂,一点点变化别忽视。任何轻微的指标异常,都应咨询专业医生,早采取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不必走极端,也不盲目相信“民间偏方”。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内科学(第九版)》 《实用内分泌代谢病学》(第四版)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联盟血脂管理共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晓囝爱八卦
2025-11-18 19:24:10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股市大跳水,A股超4100家下跌,AI泡沫带崩全球?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股市大跳水,A股超4100家下跌,AI泡沫带崩全球?

看财经show
2025-11-18 17:09:18
女足莱曼分享家中被盗后一片狼藉:下次请顺便帮我打扫一下

女足莱曼分享家中被盗后一片狼藉:下次请顺便帮我打扫一下

懂球帝
2025-11-19 00:46:50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八卦南风
2025-11-18 11:15:09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懂球帝
2025-11-18 21:33:16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0-13 10:09:58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新京报
2025-11-18 16:23:55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7 14:37:37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8 23:53:07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8 19:01:13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流苏晚晴
2025-11-18 20:20:14
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7 19:37:13
谢谢陈思诚,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最大的笑话!

谢谢陈思诚,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最大的笑话!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8 18:12:15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01:27:22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上观新闻
2025-11-18 00:28:13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鲁中晨报
2025-11-18 22:35:05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小椰的奶奶
2025-11-19 00:42:03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8 20:23:12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小徐讲八卦
2025-11-17 07:29:28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少年一白
2025-11-18 12:03:56
2025-11-19 04:08:49
健身狂人
健身狂人
有趣的灵魂总是万里挑一
463文章数 364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麒麟9030细节大揭秘:1+4+4满血规格,能否借此重振雄风?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