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直接出手“抢”了中资半导体企业安世半导体,这事儿把全球汽车产业链震得七荤八素,连中欧关系也跟着受影响。
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子公司,专门生产汽车芯片。
荷兰9月底突然以“安全”为理由,强行接管了这家公司。
这一接手可不得了,美国、欧洲、日本的汽车厂都慌了,安世要是停产,他们的新车可能连芯片都凑不齐!
今年4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理后,欧洲工厂就急得跳脚。
欧盟为此跟中国谈了几个月,就是想多要些出口许可。
没想到荷兰这么一闹,直接把局面搞得更僵。
现在欧盟陷入了两难:既需要中国的稀土和芯片,又想跟中国保持距离。
于是他们搞出了个“说软话,办硬事”的奇怪策略:
一方面,欧盟悄悄通知跟中方打交道时语气要温和,别动不动就放狠话。
用他们内部人士的说法,这叫“降级模式”,说白了就是怕把中方惹毛了,稀土和芯片真要断供,欧洲工厂就得停摆。
上周在布鲁塞尔的中欧论坛上,欧盟的表现特别明显,光聊气候合作这些友好话题,敏感问题一概不提。
另一方面,欧盟却在悄悄推进更强硬态度:
先是打算取消小额包裹的免税,这明显是针对中国的跨境电商;
又施压各国在5G建设中排除中方企业;
还准备要求来欧洲投资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必须技术转让;
甚至要搞个大计划,想办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这种左右手互搏的策略,说白了就是想给中方压力,又不想把事情闹大。
中方早就点破了这个问题:欧方有些人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整天放大分歧,这对中欧合作一点好处都没有。
确实,如果欧盟真的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就该拿出诚意来,而不是玩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
现在看来,这场半导体风波已经不只是商业纠纷那么简单了。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欧关系的深层困境——欧洲既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又放不下遏制中国的执念。
这种矛盾心态不解决,类似的摩擦恐怕还会不断上演。
说到底,全球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欧盟要是真为自家企业着想,或许该先放下那些别扭的操作,实实在在地跟中国谈合作。
美财长贝森特最近有点着急,想在11月底感恩节前跟中国谈妥稀土供应,让贸易恢复正常。
他一边想谈成生意,一边又放狠话,说如果"变卦",美国有的是办法报复。
特朗普之前说过稀土问题"已解决",美国还是时不时威胁要加关税,明显心里没底。
美国确实在想办法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比如自己建加工中心、扩大关键矿物名单、跟中亚国家合作等等。
但行内人都知道,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没那么简单,需要时间,在技术和经验上也有短板,短期内根本绕不开中国。
亲爱的读者们,请加下面微信
邀请您加入国际热点群
每日分享热点新闻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