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的多元舞台上,“青春乡旅Vlog”赛道如同一缕清新的风,以其独特的青春视角与新媒体表达,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一批高校学子拿起手机、操纵剪辑软件,将个人成长与乡土变迁交织于方寸屏幕,用光影艺术讲述着新时代的四川乡村故事。
左小凡:与故乡一同“鲜活生长”
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左小凡,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家乡——绵阳市游仙区。她的Vlog不仅是童年记忆的回溯,更是一场发现故乡崭新模样的探索。
![]()
香港实习(左小凡)
“回到绵阳,回到游仙,这里不仅珍藏着我的童年碎片,更酝酿着令人惊喜的崭新模样。”漫步芙蓉溪畔,品尝东乡饼与米粉的乡味,探索铁炉村的老屋新颜,驻足仙鹤粮仓的碧绿稻田,徜徉菩提庄园的盎然绿意——在她的镜头下,家乡的每一帧都充满了生命力。通过参赛作品,她实现了与故乡的情感共振,“在《青春乡旅Vlog》中我和故乡一起鲜活生长。”这份源于血脉的深情,让她的作品格外动人。
竺越:在红色土地上书写“双向奔赴”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的竺越,则把Vlog的焦点投向了绵阳市游仙区栖凤村。他与团队清晨六点踩着露水出发,用镜头记录下村里孩子们带着川音的早读,直到晚上教室里共唱国风歌曲的温馨场景。
![]()
他的创作充满哲思与深情。他将朝阳下老柏树的影子比作“通往过去的隧道”,将村口红色文化墙上的红军路线图精心剪辑进视频,让当下的童声与历史的号角跨越九十年握手。他选用《星辰大海》作为配乐,让青涩的歌声与激昂的旋律交织,如同“刚化冻的涪江”与“篮球拍向水泥地的回声”。
![]()
“乡村振兴于我,是一场双向奔赴:我把青春借给土地,土地把根须还我。”竺越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振兴是让褪色的门板重新泛红,是让留守儿童勇敢说出梦想。当看到弹幕飘过“原来乡愁也可以很亮”时,他找到了振兴的意义——“让走出去的人愿意回望,让留下来的人敢于发光。”
杨奕:以专业视角揭开“千年等待”的温情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杨奕,凭借其视觉传达的专业素养,将Vlog的叙事提升到更具艺术质感的高度。她的作品《蜀道文昌等你千年》,以富有故事感的旁白和精致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梓潼文昌的历史厚重与灵性温情。
![]()
拍摄七曲山大庙分镜之一时(杨奕)
她以“千年等待”为叙事线索,娓娓道来,邀请观众一同揭开历史尘埃,发现一个超越险阻、充满灵性与温情的“最美文昌”。作为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设计比赛中获奖的学子,杨奕将专业的视觉表达能力应用于乡土文化传播,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青年创作的影像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青春乡旅Vlog”赛道作为本次大赛的创新单元,成功搭建了一个连接青年创意与乡土文化的桥梁。左小凡、竺越、杨奕等青年学子,正是千千万万投身乡村文化振兴浪潮的年轻代表。他们不再仅仅是乡村的旁观者或离乡者,而是主动的记录者、阐释者和建设者。
这群年轻人的探索,其价值超越了大赛本身。他们用最熟悉的媒介,翻译着厚重的乡土文化;用最真挚的情感,建立起城乡对话的通道;用最前沿的视角,挖掘着乡村的无限可能,不仅为古老的乡土文化找到了年轻的知音,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感、可亲、可传播的新路径。
来源:中国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