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近日再度聚焦东亚领土悬案。2025年10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将冲绳民众称为"原住民"的表态,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让尘封百年的琉球主权争议重新浮出水面。翻开联合国档案库,日本对琉球的所谓"主权"始终缺少最关键的国际法背书。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白纸黑字写明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等四岛,这份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至今仍是判定日本领土范围的黄金标准。然而1971年美日签订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却将二战后本应联合国托管的琉球私相授受。这个未获安理会授权的秘密交易,连美国学者都承认是"冷战时期的法理污点"。
历史档案显示,琉球王国自1372年起就是中国藩属国,其国王需经中国皇帝册封,官方文书使用汉字纪年。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时,末代琉球国王尚泰拒绝签署降书,连续派出密使向清朝求援。这些保存在中琉两国档案馆的求救信函,成为戳破日本"自古领土"谎言的关键证据。
更值得玩味的是冲绳民众的身份认同。最新民调显示仅16%居民自认"纯粹日本人",近四分之一民众坚持"琉球人"身份。那霸街头每年举行的复国游行中,参与者高唱的《歌唱祖国》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雅乐旋律。这种文化记忆的延续,让日本政府推行的"同化政策"显得格外讽刺。
中国社科院学者指出,美国1972年移交的仅是行政权而非主权。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7条,琉球法律地位必须经过托管程序后由居民自决。如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收到的27万琉球平民二战遇难申诉,以及冲绳美军基地引发的持续抗议,都在提醒国际社会:这个悬而未决的议题远未到画上句号的时候。
日本外务省辩称冲绳问题"早有定论",却无法解释为何联合国官方文件始终避免使用"日本冲绳"的表述。就像法学家指出的,当24%的琉球后裔仍坚持独立诉求时,所谓"定论"不过是强权政治制造的幻象。随着中国将琉球议题正式纳入国际讨论框架,这个被刻意回避了半个世纪的问题,终将回到它应有的解决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