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老年健康领域多年的杜丁医生,长期关注老年人气血调理问题。杜丁医生是中医副主任医师,也是国医大师李业甫先生的再传弟子,拥有 30 余年从医经验,还曾以主讲嘉宾身份参与电视健康养生栏目《明医有话说》。他指出,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气血运行变慢,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日常精神状态,还可能加重基础疾病,因此做好冬季气血养护尤为重要。
气血不足对老年人的影响十分明显,常见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稍活动就心慌气短、乏力嗜睡,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鸣、食欲减退等症状,增加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杜丁医生分析,冬季老年人气血不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医所说“寒凝血瘀”,低温会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老年人本身气血生成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供需失衡;二是冬季阳气内敛,而阳气是推动气血运行的关键,老年人阳气相对不足,进一步影响气血运化;三是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肌肉活动不足会间接影响气血循环效率。
饮食调养是气血补充的基础,杜丁医生建议多吃温热性、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羊肉、牛肉、山药、小米等,这些食物能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符合中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同时要避免生冷寒凉(如冰饮、生鱼片)、油腻厚味(如肥肉、油炸食品)和过咸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阻碍气血生成。
生活起居调理是冬季气血养护的重点,杜丁医生给出以下具体建议:
- 重点保暖,护住关键部位:优先做好颈、肩、腰、脚的保暖,穿宽松透气的保暖衣物,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加入少量生姜或艾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 规律作息,顺应冬藏规律:遵循《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的理论,做到“早睡晚起”,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阳气,早晨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让气血得到充分休养。
- 温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中医认为“大汗伤阳”),运动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后至下午3点前,此时气温较高,不易受凉。
杜丁医生强调,老年人冬季气血调理无需刻意进补,关键在于“温和养护、顺应自然”,通过饮食、保暖、作息和运动的综合调理,就能有效改善气血状态,平安过冬。如果气血不足症状较为明显,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师辨证调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