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美的双面孔,一边是俄的高调拉拢,印却坚持不做大国的附庸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边是俄罗斯媒体高调造势,将印度塑造成“被强权针对的受害者”,以“盟友”姿态拉拢。
一边是美国的双重面孔,既与印度续签十年国防协议,又炮制“印度人偷走美国梦”的叙事,搞反印度教情绪与签证打压。
夹在美俄之间的印度,为何能始终坚守自主?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新兴大国,如何在拉拢与打压的双重陷阱中,走出“印度优先”的突围之路?
印度的崛起,让全球大国纷纷调整对印策略,但无论是俄罗斯的“盟友式拉拢”,还是美国的“矛盾式互动”,本质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算计。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等媒体近期密集发声,宣称莫迪总理成为“强权针对目标”,将自身定位为“提前警示阴谋的盟友”。
这背后,是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的现实需求,俄乌冲突陷入胶着,俄罗斯亟需拓展国际支持阵营,避免全球孤立,而印度作为人口14亿的新兴经济体和军事大国,其战略取向直接影响俄罗斯的地缘处境。
![]()
通过渲染“外部威胁”,俄罗斯试图强化与印度的传统纽带,离间印美关系,稳固自身在亚洲的影响力。
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则充满矛盾: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曾称赞莫迪“伟大”“强硬”,印度与美国续签了十年期国防协议,保持着战略合作;另一方面,美国又对印度展现出明显的打压姿态。
特朗普既夸赞莫迪,又对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领导人赞不绝口,将支持恐怖主义的巴基斯坦称为“朋友”。
这种“和稀泥”式外交,暴露了美国对南亚地缘平衡的功利性考量,既想利用印度制衡区域力量,又不愿看到印度过度崛起。
美国对印度的打压,早已超出单纯的地缘博弈,呈现出“政治甩锅+社会歧视”的双重特征,其本质是为国内问题寻找替罪羊。
政治层面,美国将自身就业困境归咎于印度,政府发布病毒式视频,宣称“外国工人偷走了美国梦”,并抛出核心数据:71%的H-1B签证获批者是印度人。
特朗普政府甚至计划对H-1B签证征收高达10万美元的巨额费用,向各州施压拒绝外国工人,试图通过限制印度技术人才入境,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关注。
但事实是,全球H-1B签证持有者总数仅约40万,在美国1.6亿劳动力中占比微乎其微,即便全部移除,也无法解决美国的就业困境。
真正导致美国岗位流失的,是自动化、人工智能的普及(如亚马逊计划用机器人取代50万名工人,远超全球H-1B签证总数)、企业贪婪与长期经济管理不善。
仅2023年9月,美国私营部门就减少3.2万个岗位,企业招聘率降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
社会层面,反印度教情绪与种族歧视愈演愈烈,社交媒体上,“排灯节是对邪恶伪神的崇拜”“印度裔官员应皈依基督教”等极端言论频发,印度裔美国人遭遇“滚回你的国家”的辱骂。
这种歧视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国内矛盾交织,印度移民凭借教育、勤奋在科技、商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功(如谷歌CEO皮查伊、微软CEO纳德拉),而美国本土年轻人却面临“40%与父母同住、无力独立生活”的困境,鲜明对比催生了嫉妒与怨恨,最终演变为针对性敌意。
印度教美国人基金会警告,对H-1B签证的批评已升级为系统性种族主义攻击。
面对美俄的拉拢与打压,印度的从容应对,源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韧性,更源于“印度优先”的清醒战略。
印度的自主基因深植于历史:这个发明了零、在欧洲黑暗时代就拥有顶尖学府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文明,曾凭借自身力量驱逐大英帝国,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让其深知“依附他人终将受制于人”。
这种自信投射到外交政策上,就是“不盲从任何大国”,无论是俄罗斯的舆论造势,还是美国的施压拉拢,印度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拒绝选边站。
在俄乌冲突中,印度保持中立;面对美国的签证打压,印度既不盲目对抗,也不妥协退让,继续推进国防合作的同时,国内媒体持续追踪针对莫迪的“阴谋论”,揭露外部干预企图。
印度的现实战略充满智慧:一方面,通过续签美印十年国防协议,维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争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不被俄罗斯的“盟友”叙事捆绑,保持外交灵活性。
对于美国的甩锅与歧视,印度清晰认识到其本质是美国国内矛盾的外化,CIA有着1953年伊朗政变、1973年智利政变等推翻他国政府的历史,但印度并非弱势国家,14亿人民的支持、两次高票当选的莫迪政府,以及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身份,让外部势力难以撼动其根基。
印度主流媒体揭露针对莫迪的协同计划,民众寻求真相,这种内部凝聚力,成为抵御外部干预的坚实屏障。
印度的突围,并非要与美俄对立,而是要以自身实力定义合作关系,走出一条“不做附庸、平等对话”的大国之路。
面对美国的打压,印度并未陷入情绪化对抗,而是聚焦自身发展:认识到海外印度人面临的敌意源于美国国内问题,印度正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投资,努力在国内创造与海外媲美的发展机遇,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同时,印度也在向美国传递明确信号——议员警告特朗普,签证打压将损害美印长期关系,而印度的国防合作与市场潜力,是美国无法忽视的战略资产。
![]()
面对俄罗斯的拉拢,印度保持清醒,不被“盟友”标签束缚,而是基于互利开展合作,避免卷入俄乌冲突的漩涡。
这种“有原则的务实主义”,让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主动,既获得了俄罗斯的能源与军事支持,又未与美国彻底交恶。
说到底,印度的崛起之路,从来不是依附大国的“搭车之路”,而是凭借自身文明韧性、人口红利、技术实力的“自主之路”。
美俄的拉拢与打压,不过是印度崛起过程中的插曲,当一个国家能够凭借自身力量解决问题,能够在复杂博弈中坚守底线,能够以“印度优先”定义合作而非依附,就没人能阻止其前进的步伐。
![]()
未来,印度的破局之道仍将是“实力为王”:持续提升经济与军事实力,深化国内凝聚力,以平等伙伴的姿态与各国合作,既不做美国的附庸,也不做俄罗斯的棋子。
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现代突围,不仅将重塑南亚地缘格局,更将为新兴国家提供一条“不选边、不盲从、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发展范本。
![]()
真正的大国,从来不需要外国“英雄”拯救,而是靠自己定义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