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功能性治愈有望从梦想照进现实。
11月7日—11日在华盛顿举办的2025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AASLD 2025)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团队展示最新数据,星曜坤泽生物的两款抗乙肝病毒药物HT-101+HT-102联合疗法在II期研究中表现出良好效果,20周内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最高达到90%,刷新乙肝功能性治愈新纪录。
除此之外,近期不断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9月15日,来恩生物的LioCyx-M004获FDA批准开展Ib/2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TCR-T细胞疗法,也是首个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的乙肝病毒特异性TCR-T疗法。
9月22日,悦康药业的乙型肝炎siRNA新药YKYY013注射液,获得FDA批准开展用于治疗CHB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就在同一个月,恒瑞医药HRS-5635和苏州星曜坤泽HT-101两款siRNA乙肝创新药,双双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
各种技术路线竞相突破,乙肝治疗领域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
百亿市场亟待开发
乙肝治疗是一个“看似饱和、实则亟待创新性突破”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首先,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作为一种会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难治愈且易复发,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其次,乙肝患者基数庞大。根据《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2022年全球约有2.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全球乙肝患者三分之一在中国。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显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为86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万至3000万例。
再者,现有疗法存在局限性,仍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乙肝主要治疗手段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其中,NAs药物具有抗病毒能力强、口服方便等优点,但疗程长,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减少复发,而且单药治疗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仅为0—3%;干扰素的优点在于疗程短而固定、不易耐药,单药治疗一年HBsAg清除率较高(3%—11%),但抗病毒能力弱,且需要注射。
![]()
乙肝治疗药物/图源:西部证券研报
由于单药疗效有限,临床上主流的治疗方案逐渐转向联合用药。据临床研究表明,NAs联合干扰素能够将HBsAg清除率提升到接近30%,部分优势患者的清除率能够达到80%。
即便如此,临床上仍然期盼着一些能弥补上述局限性的全新疗法。
就像攻克丙肝一样,医学界一直希望能够实现乙肝的“完全治愈”,即血清HBsAg检测不到,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和整合HBV DNA被清除。然而,由于cccDNA转录受到宿主细胞表观遗传机制的调节而稳定存在,目前缺少特异性靶向cccDNA的药物,完全治愈较难实现。
因此,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成为现阶段国内外CHB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也就是停止治疗后HBsAg持续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细胞内仍存在cccDNA和整合的HBV DNA。简言之,就是以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为目标。
庞大的患者人群叠加现有疗法的局限性,对应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随着乙肝诊疗率逐步提升,以及更多乙肝治疗创新药物上市,中国乙肝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呈现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23亿元。
多技术路线探索
现有疗法虽然能控制病情,但远未令人满意。巨大的临床与市场缺口,为所有敢于挑战乙肝功能性治愈的药企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目前,针对乙肝适应症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包括衣壳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HBsAg抑制剂等。
(1)衣壳抑制剂
衣壳自组装为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步骤且具有极强的保守性,衣壳抑制剂可干扰HBV衣壳组装,从而强烈抑制HBV复制及成熟病毒颗粒的产生。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乙肝的衣壳抑制剂获批上市,已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包括东阳光药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广生堂GST-HG141(奈瑞可韦)、挚盟医药ZM-H1505R(Canocapavir,科诺卡帕韦)、Aligos Therapeutics的衣壳组装调节剂(CAM)前药ALG-000184等,其中前三者均已进入临床III期阶段。
ALG-000184是具有皮摩尔效力的泛基因型II型衣壳组装调节剂(CAM-E),正在开展II期研究。根据2025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300mg ALG-000184单药治疗96周可在慢性HBV感染受试者中实现持续、显著的HBV DNA抑制,且无病毒突破。
(2)ASO药物
ASO是小核酸药物研发的热点。小核酸药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乙肝病毒的mRNA或其他关键RNA序列结合,而且还能影响cccDNA的转录过程,让cccDNA处于“沉默”状态,从而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的乙肝ASO药物,包括Ionis Pharmaceuticals开发并授权葛兰素史克的Bepirovirsen(GSK836/IONIS-HBVRx)和IONIS-HBV-LRx、浩博医药的非偶联型ASO药物AHB-137等。
Bepirovirsen全球进度最快,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预计2026年公布III期数据,并向美国、欧盟、中国、日本提交上市申请。根据IIa期临床研究,Bepirovirsen 300mg治疗29天可降低HBsAg水平,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根据B-Together研究,Bepirovirsen治疗24周后,35%的患者达到HBsAg清除。
(3)siRNA疗法
siRNA疗法可以抑制HBV抗原表达,阻断病毒复制,减轻免疫耐受,还能抑制来自整合HBV-DNA和cccDNA的HBsAg。
目前全球尚无乙肝siRNA药物获批上市,已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包括Vir Biotechnology的VIR-2218(elebsiran,BRII-835),GSK的GSK5637608(JNJ-3989)、Arbutus Biopharma的AB-729、瑞博生物RBD1016(SR016)、恒瑞医药HRS-5635等。
![]()
全球慢性乙肝(HBV靶点)siRNA药物研发进展/图源:国泰海通证券研报
近期,星曜坤泽公布其HT-101(乙肝siRNA)+HT-102(乙肝中和抗体)联合疗法,为全球慢性乙肝患者带来了治愈新希望。Ib/IIa期研究结果显示,在联合治疗组中,高剂量组中有90%的患者在第20周时实现了HBsAg清除,刷新乙肝功能性治愈新纪录;基线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20周后全部实现表面抗原转阴;HT-101和HT-102单药及联合治疗总体安全且耐受良好。
![]()
各组HBsAg下降趋势(第0–20周)/图源:南方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官微
(4)HBsAg抑制剂
HBsAg抑制剂是一种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药物,主要是核酸聚合物NAPs,通过阻断HBsAg和亚病毒颗粒的释放以控制HBV的复制和感染过程。
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的HBsAg抑制剂,包括Replicor的REP2139/REP2165、广生堂的GST-HG131和GST-HG121等。
中国药企抢滩
从目前发展与布局情况看,各种技术路线都能看到中国药企的身影。
例如,广生堂在2015年提出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登峰计划”,通过GST-HG141、GST-HG131、GST-HG121及现有NAs抗乙肝病毒药物多靶点联合用药,实现乙肝临床治愈。
GST-HG141(奈瑞可韦)是一种新型口服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剂,针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多个关键环节产生作用,既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核衣壳组装,又通过源头上阻断HBV在肝细胞核脱壳,从而耗竭cccDNA储备池,是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环节。目前,该药已进入III期阶段。
Ib期和II期临床结果显示,GST-HG141安全性良好,具有优异的HBVDNA和pgRNA抑制效果,同时间接体现了对cccDNA的耗竭作用,展现出不同于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及与核苷类似物的协同效应。
GST-HG131是全球首个完成II期临床研究的口服HBsAg抑制剂,能够诱导HBV-RNA降解,降低HBsAg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II期研究中,GST-HG131在病人服用12周后从基线降低血清表面抗原值平均为0.9log IU/ml,最高达1.64log IU/ml;更重要的是,GST-HG131仅使用三个月就可将76.5%的乙肝病人血清表面抗原水平降低到100IU/ml以下。
GST-HG131能在乙肝病人上显著降低HBsAg,而且正在开展联合GST-HG141挑战乙肝临床治愈的II期研究。
另一款HBsAg抑制剂GST-HG121正在开展I期研究,基础研究表明可有效地抑制HBsAg表达,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滴度,有望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
广生堂的乙肝疗法管线/图源:2025年半年度报告
中国生物制药布局了多款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包括TQA3038(siRNA疗法)、TQA3334(TLR-7激动剂)、TQA3810(TLR-8激动剂),均已处于II期临床。
东阳光药布局了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CpAM)甲磺酸莫非赛定胶囊(GLS4),还基于GLS4改良出一款已处于II期阶段的CAM药物福瑞赛定(Freethiadine),而且siRNA药物HECN30227已申报临床,可同时消除cccDNA和intDNA来源的HBsAg。
恒瑞医药的新一代肝靶向HBV的siRNA药物HRS-5635,是新型共价偶联三触角型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的双链小干扰RNA。
根据单药治疗慢乙肝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HRS-5635有提高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潜力,且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此外,HRS-5635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慢乙肝的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腾盛博药从VBI Vaccines, Inc.引进的治疗性疫苗BRII-179(VBI-2601)已处于临床II期。根据2025年AASLD上发布的ENSURE II期研究队列4治疗结束(EOT)后24周的随访结果,BRII-179抗-HBs应答者HBsAg下降速度更快、幅度更大,支持BRII-179在实现更快速、更持久HBsAg清除及潜在缩短PEG-IFNα治疗周期方面的潜力。
此外,腾盛博药从Vir Biotechnology引进的GalNAc偶联siRNA药物VIR-2218,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V显示出优异的HBsAg清除率,目前处于II期临床。
值得一提的是,星汉德生物的HBV特异性TCR-T细胞疗法SCG101,在治疗晚期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抗病毒和抗肿瘤双重效果,
根据2025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大会公布的临床数据,患者在接受单次SCG101输注治疗后,全部获得血清HBsAg快速断崖式下降,其中高达94%的患者HBsAg在28天内降幅达到1.0-4.6log,并在长达一年的随访期间患者HBsAg持续维持在低于100IU/mL的水平。当中有23.5%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21天内实现HBsAg完全清除,并且在整个随访期内一直保持在清除状态。
结语
乙肝药市场正迎来多技术路线竞逐的黄金时代,全球药企围绕“功能性治愈”这一目标展开了激烈竞逐。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药物,为改写乙肝治疗格局带来希望。
加入读者交流群:
![]()
商 务 合 作 :杨小雨 152100417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