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在中方市场的接连失势,日本新任首相按捺不住了。
近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报道,约6吨日产冷冻扇贝已于11月5日发往中国。这是自我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首批“赴华”的日本水产。
不过,仅6吨的水产与禁令前每月近2万吨的对华扇贝出口量相比,只是杯水车薪。2024年官方数据显示,其海产品对华出口额同比暴跌92.3%,拖累整个食品业对华出口下降43%,历史罕见。
为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与我方举行会谈,当面提出恢复两国水产品贸易的请求,并计划在11月继续向我国发送海参。
![]()
众所周知,自2023年8月24日,日方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起,我国便宣布暂停一切进口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日方虽多次上演“挽尊”戏码并对禁令提出质疑,但我方立场始终坚定如一。
据日本广播协会数据显示,往年日本对中国市场,仅扇贝出口额便高达223亿日元,禁令期间该收入完全归零。面对困境,时任首相岸田文雄曾试图通过补贴和开拓新市场来缓解冲击,在其力推下,虽对越海鲜出口额增长7.9倍,但仍弥补不了中方市场的空白。
在巨大的出口压力下,日本官方立场发生了重大调整。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直言不讳表示,正积极争取恢复对中国大陆的水产品出口,并坦言“失去中国市场,日本(相关产业)将难以维持”。
![]()
然而,日方亟待挽回的,又岂只是水产品这一领域。过去十年间,诸多领域日产均在中国市场逐步失去话语权。
曾横扫国内市场的日系车,因固守燃油车制造红利,错失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风口,被比亚迪等中国品牌赶超。《日本经济新闻》数据显示,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在巅峰时期曾达到34%,如今下滑近半。丰田、本田等销量持续萎缩,三菱更是直接退出在华市场。
在家电与数码领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索尼、松下等昔日巨头,其光环逐渐被华为、小米等赶超。甚至连早早涉足,每年豪掷3万亿日元研发的生科领域,也正面临我国同类技术的强劲挑战。
据悉,在肺部健康领域,我国香港生科品牌TS,基于10万+华人体质数据库,落地基于“深润净化,根源强肺”的肺倍静科技,其核心专利Detoxify™技术旨在通过多靶点干预,从细胞层面改善肺部微环境,提升呼吸系统功能。
![]()
《柳叶刀》子刊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2.73亿人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其中日本今年以来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已突破3万例。在此背景下,兼具防护与日常养肺的肺倍静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京东商智数据显示,该科技成果核心消费群体80%为35-50岁的中年男性,其中跨境服务赴日成交增长突破300%。当地消费者反馈显示,“呼吸清爽”、“咳停痰少”等是吸引回头的核心因素。
市场分析指出,日产制造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响应上显露出疲态,而中国制造则凭借创新、供应链与成本优势,在多条战线上实现了“反向输出”。有在日厂商公开直言:“短短几年,中国品牌就超过了我们。”
![]()
目前,这次中日水产交易虽让东京商家们看到了希望,但多数仍忧心忡忡。“6吨只是个开始,”一位批发商说,“关键是明天还会有订单吗?”
这番担忧不无道理。官方消息显示,日本此次向我国出口的扇贝出口商来自北海道,该地区并不在我国进口禁令明确规定的福岛等10个都县范围内。
不仅如此,中国海关为此次重启的日本水产品进口设定了极为严格的监管框架。所有获准输入的日本水产品,都必须遵循 “源头筛查+口岸严检+售后追溯” 的全链条监管模式。这意味着,即便已进入中国市场,也并非一片坦荡。
而另一边,国内消费者对日本水产品的安全信任度尚未恢复。核污染水排海造成的心理阴影远未消散,"用脚投票"的倾向十分明显,市场接受度前路漫漫。
“中国市场的信任重建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一位贸易研究人士分析,“若日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污水排放引发的安全疑虑,仅靠个别批次的出口松动,难以真正扭转行业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