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早上8点,华科大校园的晨曦还带着青春的凉意,14℃的气温裹着50%的湿度,1.3万名跑者踩着发令枪响,冲进了光谷马拉松的赛道。
![]()
谁也没想到,这场被称为“小汉马”的赛事,会用200米的累计爬升和正午21℃的烈日,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光谷式硬核课”。
![]()
赛道:200米爬升+,虐到腿软的“光之旅”
“除了上坡就是下坡,平路不到20%”——赛前的传闻在5公里处就成了现实,此时累计爬升约209米。
![]()
前半程穿梭在高楼与树荫间,后半程拐进未来科技城,太阳毫无遮挡地烤在身上,帽子和墨镜成了摆设,裸露的胳膊晒得发烫。
![]()
氛围:从i人破防到吃货狂喜,光谷人的热情比太阳更烫
虐归虐,光谷的氛围却让人全程“破防”。
![]()
领物时,四个大学生志愿者齐刷刷站起来喊“明天加油”,本i人当场红了脸;赛道旁,老爷爷敲着锣、小朋友跳着舞,居民楼的阳台上全是挥舞的国旗,连卖热干面的阿姨都端着碗喊“跑快点,面给你留着”。最惊喜的是补给站:志愿者举着切好的西瓜、橙子往手里塞,第一次在马拉松赛道上吃到撑——原来“科技城”的补给也能这么“接地气”。
科技范拉满:机器人敲鼓颁奖,赛道就是光谷的“成果展”
赛道上,来自武汉11所高校的师生和市民的呐喊汇成声浪,32处音乐加油站更用律动点燃奔跑的激情,志愿者们举着水和水果“投喂”......那滋味,真美味!
![]()
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无疑是赛道上满满的“科技范”。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街区、中国地镜、算力“双子星”……
![]()
作为“中国光谷”,这场马拉松处处透着“未来感”。16.6公里处,人形机器人敲着电子鼓助威;终点“马蹄莲”广场,另一个机器人精准地把奖牌挂在跑者脖子上,金属触感冰凉又新奇。
![]()
![]()
赛道本身就是一部光谷发展史:跑过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玻璃幕墙,穿过化合物半导体街区的蓝色指示牌,连路边的“算力双子星”雕塑都在提醒你——这里每一步都踩在创新的脉搏上。
![]()
细节见真心:最棒的志愿者
志愿者团队是光谷马历年来最棒的,无论是领物、赛前指引,还是赛道和赛后服务,都全情投入。赛道上有托举的水杯盐丸,赛后志愿者会把奖牌从小布袋拿出来为你戴上,这些细节处的用心,温暖着每一位跑者。
![]()
冲过终点时,夕阳正给“马蹄莲”镀上金边。突然懂了为什么有人说“汉马和光马是武汉跑者的浪漫”:从华科大的青春晨曦到未来科技城的星光,42.195公里不仅是距离,更是一座城的过去与未来。
![]()
明年还来吗?看看被晒脱皮的胳膊,再想想志愿者递水时的笑脸——答案藏在光谷的风里:这座用科技和热情造梦的城市,值得再虐一次。
![]()
图片来源:光谷马拉松、武汉光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