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四川人吃辣,很多人就觉得是辣椒的功劳,好像这片土地天生就跟辣椒锁死了,其实这事儿真不是你想的那样,在辣椒还没坐船过来的时候,四川人的嘴里早就翻江倒海了,那是一种更古老,更霸道的味道,一尝就是几万年。
![]()
这事儿得从一个考古发现说起,2024年在资阳濛溪河,挖出来一粒烧焦了的花椒,拿去一测,好家伙,六万年前的东西,是中国地盘上找到的最老的花椒,你想想那个画面,旧石器时代的四川老猎人,围着火堆烤着刚打来的剑齿象,随手抓一把野花椒碾碎了撒上去,那股子麻香一下子就把肉的腥味给压下去了,口水哗哗地流,再硬的烤肉都变得好下咽,就是那一瞬间,“麻”这个字,算是刻进了四川人的骨头里。
![]()
时间一晃到了商周,三星堆那些个祭祀坑里,青铜器旁边堆着一堆堆的花椒壳,跟象牙、玉器摆在一起,像是什么神秘的密码,后来一化验,这些花椒全是岷江上游高海拔地方的野生蜀椒,里头的挥发油含量特别高,比一般的花椒厉害多了,那时候的人觉得,这种麻味能通天通神,把人的愿望顺着舌头尖直接送到老天爷那儿,所以花椒得先给神仙尝,然后才轮到人。
![]()
到了汉朝,花椒就更厉害了,吃的,用的,交税的,哪儿都有它,湖北曾侯乙墓,长沙马王堆,棺材的四个角都放着花椒袋子,跟朱砂雄黄搁一块儿,说是能辟邪,成都老官山汉墓挖出来的医书里头,直接把蜀椒叫“百病之长”,配上干姜桂枝,专治关节疼肚子冷,那时候蜀郡太守文翁办学,学生娃的书包里都揣着一小包花椒,上课犯困了就嚼一粒,那麻劲儿直冲天灵盖,感觉浑身的血都热了,背书的声音都洪亮不少,《神农本草经》更是把它捧上了天,说“久服轻身耐老”,四川人简直是拿它当仙丹吃。
![]()
唐宋两代,算是花椒的巅峰时期,《新唐书》里头写着,汉源的花椒从唐玄宗那会儿就成了贡品,每年固定要送二百斤进宫里给皇帝吃饭用,成都这边往长安送的花椒,一度占了全国贡椒总量的六成还多,长安城里那些酒馆的胡人姑娘都懂行,给客人的小菜里撒几粒“蜀麻”,酒都能多卖好几杯,宋朝的时候成都搞“千叟宴”,请好多老人家吃饭,《岁华纪丽谱》里记得清清楚楚,“水陆之珍百余味,而椒香为先”,虽然没说具体多少个菜放了花椒,但这四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
四川人离不开花椒,其实跟这儿的气候有很大关系,盆地里又潮又冷,宋朝有本书叫《成都文类》,里头一篇《蜀都赋》说得特别明白,“蜀地多湿,民嗜辛香,以散水毒”,就是说这地方湿气太重,老百姓喜欢吃点辛辣的东西把湿气排出去,所以老成都人有个规矩,叫“麻不过午”,做菜要放花椒,必须在上午十一点前下锅,这样花椒的麻味才能完全进到菜里,吃到嘴里那股劲儿才足,要是错过了时间,麻味就散了,老吃客一口就能吃出来,这规矩,比辣椒传到四川早了两千多年。
![]()
辣椒头一回在四川的书里露面,是康熙六十一年修的《郫县志》,就十二个字,“番椒,色红,味辛,可腌菜”,像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刚开始它也确实没掀起什么大浪,毕竟花椒的“麻”已经统治了四川人的味觉太久,辣椒只能先在咸菜坛子里混个脸熟,真正的转机是咸丰年间,在岷江码头上干活的脚夫们发现,把辣椒、牛油、花椒放一个锅里煮,不但能盖住那些便宜牛下水的腥臭味,还能吃得满身大汗,干完活再冷的风也吹不透,就这么着,“麻辣”这个组合第一次火了,从码头传到茶馆,又从茶馆钻进了家家户户的厨房,不到三十年,辣椒就从一个外来户,混成了川菜的当家花旦。
![]()
就算这样,老成都人还是认死理,觉得花椒才是魂,民国那会儿,少城公园旁边有家“贺麻子”火锅,老板脾气怪,每天就卖十锅,锅里头飘着满满一层花椒,辣椒反倒成了点缀,老板有句名言,“没得花椒,你不如喝红油!”这话得罪人,可谁也说不出个不字,在四川人的味觉世界里,花椒是顶梁柱,辣椒是冲锋的兵,没了顶梁柱,再热闹也只是虚的。
![]()
考古发现也给花椒撑腰,2010年,在郫都区菠萝村一个商周遗址里,挖出来一个陶锅,锅壁上还粘着花椒的微量成分,说明那时候做饭就离不开花椒了,2021年,成都通锦桥一个唐朝的墓里,找到一盒保存得特别好的“麻饼”,就是用花椒粉和糯米做的,用仪器一测,里头的麻味成分居然还有新鲜花椒的12%,古人觉得,这麻味能帮着去世的人守住魂魄,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怕冷。
![]()
这么一比,辣椒的考古证据就少得可怜了,现在四川找到最早的辣椒实物,是在重庆酉阳一个清朝嘉庆年间的墓里,装在一个小瓷罐里,跟姜片大蒜放在一起,像个刚出来打工的外地人,那墓到现在也就两百年不到,跟花椒六万年的“本地户口”根本没法比。
![]()
这种味觉记忆,连说话的口音里都有,成都人说“麻”,是“mā”,平着拖长音,像有股电流在舌头上过,说“辣”,是“lá”,又短又快往上扬,像火苗子突然蹿一下,你问老川菜师傅啥叫麻辣,他可能一边颠着锅一边告诉你,“花椒坐阵,辣椒冲锋,一个锁喉,一个掏心,缺了哪个都打不赢”,一句话,就把几万年的味道哲学给说明白了。
![]()
直到今天,四川盆地一年吃掉的花椒还是占了全国产量的六成,辣椒吃得也多,可老饕们心里都清楚,辣椒是用来点燃激情的,花椒才是压箱底的“老魂”,所以你会在凌晨两点的街边小摊上,看到一个出租车司机,把碗里最后一颗花椒细细咂摸完,再喝一口方便面的辣汤,麻味先顶住夜里的寒风,辣味再把身体点燃,几万年的驱寒老方子,就这么在一碗泡面里延续下来。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说“四川人吃辣没几年”,你就可以告诉他,四川人靠着“麻”取暖的时候,辣椒的祖宗还在美洲大陆上晒太阳呢,辣从来不是唯一的答案,麻,才是四川人写给时间的一封长长的信,辣椒的到来,只是给这封信添了几个漂亮的惊叹号,压根没改这封信的底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