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敦化路小学开展了一场极具意义的跨学段数学评课活动,高中低三个学段的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校学术节公开课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打破学段界限,促进教学经验共享,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课例展示
低年级:
趣味引导,启蒙认知
![]()
![]()
![]()
![]()
![]()
亮点:情境生动,激发兴趣
在低年级“分类数图形”课堂上,教师巧妙创设了“水果大拼盘”、“寻找长方形”的情境,将各种图形生动的演示出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在“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0”的有趣故事,把0的多种含义融入其中,如表示没有、起点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抽象概念,这种故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年级:
知识衔接,提升技能
![]()
![]()
![]()
![]()
亮点:新旧关联,方法多样
中年级“时分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联系了低年级所学的整时、半时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模型、进行实际的时间测量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技巧,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年级:
深度探究,培养素养
![]()
![]()
![]()
亮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高年级“圆的周长”课堂上,教师以“如何测量圆形花坛的周长”为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小组讨论、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圆的周长公式。这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交流提升
![]()
![]()
![]()
![]()
低年级:
强化常规,化抽象为具体
老师们建议低年级教师加强课堂常规训练,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讲解抽象概念时,要结合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直观演示,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中年级:
拓展思维,加强训练
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拓展性练习,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加强时间单位换算和除法口算的实际应用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高年级:
关注差异,多元评价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丰富课堂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次学术节跨学段评课活动,为不同学段的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深入的研讨和分析,老师们明确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青岛敦化路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