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相信大家对「电子哈基米」热梗,不陌生吧?
在网友玩梗的时候,九阳豆浆让网络梗走到了现实,推出了一款「哈基米南北绿豆豆浆」,让不少人调侃:哈基米有自己的哈基饮南北绿豆豆浆。
新品上线后,这款「哈基米南北绿豆豆浆」就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网友纷纷为产品站台。
![]()
哈基米豆浆也 一下子吸引了成分党,以及玩梗、关注品牌营销的人群,大家都为自己抢到第一波新品去社交媒体上晒单,也使九阳豆浆的这波营销封神了。
![]()
这款看似玩梗赢得流量的商品,上线后销售量迅速突破了10W,把“上线即爆款”具象化了。据网友截图显示,预售的发货日期已经排到了2026年1月,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
在模仿者一波接着一波的时候,接住泼天富贵的九阳豆浆在其店铺上线了「哈基米南北绿豆售罄说明」,表示:本店的「哈基米豆浆」已全部售罄。拍到预售订单的朋友们,辛苦大家耐心等待,工厂已全力生产,我们会在平台规定的发货时间内尽快发出。由于目前订单量已达到我们的供应上限,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我们决定暂停售卖啦~
![]()
目前,九阳豆浆官方店铺的产品链接已经下架。
无论是销售量,还是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都证明九阳这次玩的“内容即货架”推出新品的营销真火了。作为营销人,我们想要扒一扒这场现象级营销的底层逻辑。
01
流量与销量双丰收,
九阳豆浆的这波营销为啥能爆?
与其说,这是九阳豆浆营销的成功,不如说这是「哈基米豆浆」催生的情绪生产力。
我们先说说,这一场情绪生产力产生的背景。源自日本动漫《赛马娘》中角色哼唱的《蜂蜜之歌》,因旋律洗脑又可爱,迅速走红,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哈基米”梗在网络广泛传播,衍生出大量二创音乐,这些音乐也逐渐衍生成猫咪的代名词,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特别是B站UP主,做的嚣张猫咪表情包的走红,进一步强化了“哈基米是猫咪”的认知,也将大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一方面,用极具网感的产品命名,开启用户认知争夺战。
接着,我们再说说九阳豆浆借势玩梗的高明之处。九阳豆浆在洞察到用户的情绪后,推演出了品牌玩梗的公式:原梗×行业属性×情感共鸣 = 产品命名。
在产品命名上,极具网络属性。九阳豆浆抓住“电子哈基米”这一热门梗,结合自身的行业属性,融入年轻人对可爱、有趣事物的需求,打造出「哈基米南北绿豆豆浆」这一极具记忆点的产品名称,让网络梗照进了现实。
在用户视角上,则是有一种新鲜感。别的品牌是跟着用户玩梗,只有九阳豆浆在玩梗的基础上用实物满足了用户的期待。在「哈基米南北绿豆豆浆」产品面世后,公众的第一印象是感叹“竟然有品牌做出了自带梗的产品”,在这样的心理预期上,其新品的接受度与认可度自然MAX。
在传播上,有梗、有趣、有网感的产品,自然是年轻人受众关注的对象。Z 世代追求个性、渴望表达,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品牌的信息,而是希望有参与感。自带社交属性的产品一出现,就使一些用户自发二创玩梗,在丰富品牌的内容生态之余,也进一步推动了传播。
另一方面,情绪价值的提升,使用户愿意为之买单。
可对品牌而言,玩梗不是目的,成交才是。如何才能让消费者为品牌的借势玩梗买单呢?这就需要品牌在情绪价值上的提炼了。
原本哈基米指代的是蜜蜂,随着用户加入玩梗,使哈基米衍生指代猫咪,后来甚至变成了一切萌化的人/物。而「哈基米南北绿豆豆浆」的出现,有效激活了人们大脑中的新鲜感,加上梗文化的驱使,使用户购买「哈基米豆浆」跳出了产品基础功能的范畴,而是像参与了一场集体狂欢,使自己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同时,在年轻人看来,购买「哈基米豆浆」还能够得到“我懂梗”身份标签的圈层归属感。如果说参与感是自我情绪上的需求,那购买则是把网络社交语言转化成了用户生活中鲜活的行为艺术,年轻人图乐子式的购买,既是基于圈层文化理解的身份认同,也是在“我懂梗”自我确认的基础上,寻求同类强化情感连接的方式。
加上,单价约2元/袋的价格设定,“0脂肪、无乳糖”的健康属性,既降低了消费者尝鲜的门槛,又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并且还衍生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他们跟风晒单、二创,也在无形中推动了营销裂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关注甚至为之买单,进而产生了卖断货的情况。
很明显,九阳豆浆将网络梗变成了可交付的产品,既迎合了用户的情绪,又赋予了内容传播属性与热点属性,为进一步扩大传播打下了基础。并且,九阳豆浆还在线下设快闪店“哈基米表情包打印机”,让网络玩梗照进现实,直接将情绪价值拉满。再结合网络销售渠道,建立“梗 - 产品 - 场景”三维联动,助力实现流量与销量的双丰收。
02
从哈基米豆浆,
看新消费时代的营销进化论
如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和偏好不断迭代升级,传统的营销模式逐渐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也为品牌的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九阳豆浆的「哈基米豆浆」能够出圈,其实也反向印证了新消费时代的营销变了。
一是货架理论的重构,内容即产品。
在新消费时代,货架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展示页面。而是从单纯的商品陈列场所转变为内容传播与营销互动,而产品也不再是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物品,而是逐渐从“功能载体”转变为“社交媒介”。
在热点逐渐被网友接受后,九阳豆浆直接借用了网络梗,加上具有梗气质的产品命名,组成了品牌的热点,使其上线就卖爆。而产品包装上采用的超萌猫咪图案,其设计原型为九阳园区收养的橘猫,以及“魅力主唱”糖豆基、“活力担当”吉吉豆基等拟人化角色,不仅凸显了品牌温度,还把其产品包装转化成了用户二创的素材,这就使其产品设计本身具有热梗基因,也是天然的沟通媒介。
同时把用户的健康焦虑变成了即时满足。在其产品的配方上,大豆、绿豆、水、白砂糖、冰糖的配方,还原了传统绿豆浆的健康底色。其“快乐无负担”的口号与开袋即食的产品,则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与即时体验的双重满足。
二是年轻化成为了品牌的必答题。
无论是接梗、玩梗推出产品,还是抓住社交网络特质做的“定制化营销”,都证明年轻化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每一个品牌的必答题。
从九阳豆浆推出的「哈基米豆浆」看,品牌年轻化已不再是简单地“讨好年轻人”,而是深度融入Z世代的语言体系、情绪逻辑与社交场景,从产品到传播再到用户关系的全链路重构。
首先,九阳敏锐捕捉到“哈基米”的网络热梗,没有生硬嫁接,而是以“玩梗者”而非“说教者”的姿态入场,将产品命名为「哈基米豆浆」,并赋予其趣味性的设定,精准击中年轻人对可爱、治愈与自我表达的渴望。
其次,在直播场域的运营上,九阳将“梗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互动、可传播的内容引擎。循环播放“哈基米”BGM、主播跟唱、弹幕点歌等设计,不仅制造了强沉浸感的娱乐氛围,更让直播间成为一场集体共创的“抽象派狂欢”。用户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
更重要的是,九阳豆浆还上线了“预售45天”的营销模式,看似是来自供应链的压力,其实是品牌的稀缺性叙事和其打造的社交货币。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在网络上“排队等一杯豆浆”反而成为值得晒出的身份标签,激发了用户的分享欲。这种“反向营销”模式,让产品热度持续滚雪球式扩散,形成从抖音到淘宝、从小众圈层到大众市场的破圈效应。
很明显,真正的品牌年轻化,不是贴标签、换包装或请明星代言,而是理解年轻人的语境、尊重他们的创造力,并愿意与他们一起“造梗”、一起“疯玩”、一起定义“新消费”。当品牌成为年轻人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增长便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者简介:【兵法先生】营销兵法创始人、知名营销分析师,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个人工作微信号:bingfaxiansheng。
更多品牌案例内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万人都在看的营销新媒体」
![]()
公众号: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