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先进技术用得好,是造福;用得不好,是作恶。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随着野猪被移出“三有”名录,一种以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与金属箭的“高科技狩猎野猪”方式悄然兴起。也有人出于寻求刺激的心理,使用无人机对家畜甚至一些国家保护动物进行无差别猎杀。记者检索电商平台发现,在不需要任何资质的条件下,只需25元即可配齐全套空头金属箭等利器。
这种杀伤力极大的狩猎利器,竟然能在平台上轻松买到。商家不仅“一对一”“包教包会”,还提供改装教程增强杀伤力,并且全程无需任何资质证明。这种“零门槛”的危险装备流通,无疑在给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更荒唐的是,商家还拍着胸脯承诺“买卖合法”,全然不顾这些利刃一旦从空中落下,穿透的是不仅是野生动物或家畜的身体,更可能是人类的身体。
![]()
家畜身上,无人机“牙签”射中留下的孔洞。图源:新京报
野猪被移出“三有”名录,是为了科学调控种群,而不是给非法狩猎开绿灯。不少人误以为狩猎彻底“开禁”,拿着无人机当“猎枪”在山林里肆意妄为。江西护农队的描述触目惊心:无人机飞过“鸡犬不留”,一群野猪连幼崽都能被“一网打尽”,这种高效率的屠杀完全打破了生态平衡。更可恶的是,有人纯粹是为了寻找刺激,对养殖户的家畜甚至国家保护动物都进行无差别射杀。从辽宁养殖户的藏香猪被扎穿身体,到山西吕梁养殖户的马被射杀,都是这种任性妄为的牺牲品。
更让人无语的是,短视频平台上还充斥着血腥的猎杀直播,有人看了还跃跃欲试,全然不知自己正站在违法的边缘。有律师明确指出,猎杀野生动物可能犯非法狩猎罪,射杀家畜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在公共区域操作无人机投利刃,哪怕没伤人,也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湖南就有嫌疑人用无人机空投利箭杀死黑山羊后盗走,最终以盗窃罪被刑拘;江西有人用改装无人机杀野兔,也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些案例都说明,“空中打猎”绝非儿戏,每一次按键投掷,都可能触发法律的严惩。
![]()
值得警惕的是,虽然面临法律风险,但为何这类行为还是屡屡出现?最关键的问题,恐怕还是监管“慢了半拍”。现行法律里的“禁猎工具”,还停留在猎枪、陷阱等传统认知,没把无人机挂载利刃这种新花样明确列进去,全国只有浏阳等少数地方出台了禁令。这种法律滞后性,让不少人钻了空子,觉得“没有明文禁止就可以干”。更麻烦的是,无人机远程操控的特性,让肇事者“打完就跑”,为执法部门锁定实际行为人带来巨大困难。而多个监管部门的职责交叉,也造成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空白地带。
![]()
堵住这些漏洞,守住安全底线,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得从源头掐断危险装备的流通,电商平台必须压实责任,对“无人机牙签”“空投箭”这类商品进行专项清理,没有资质证明坚决不能卖,商家提供改装教程更要追责;其次法律得赶紧修补漏洞,把“无人机挂载投射利器”明确列为禁猎工具,让执法者有法可依。更关键的是,给无人机装上“电子身份证”,强制内置不可篡改的飞行数据模块,一旦出现问题能精准追溯到操作者,让远程违法无处遁形。
守住安全底线无小事。面对新技术引发的制度与监管问题,我们应该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防住这些“空中凶器”变成“隐形杀手”,让无人机这种中性工具,回归到为人类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是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