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对冲”这个词。
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那到底什么是对冲呢?
![]()
最近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但螃蟹性寒,容易刺激肠胃。
于是我们搭配了驱寒的生姜和黄酒。
用姜酒的热性对冲掉螃蟹的寒性,降低拉肚子的风险,留下享受螃蟹这个收益。
![]()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对冲”。
再回到投资中来。
对冲一词,源自英文“Hedge”,翻译成中文是:筑起篱笆,让自己少受外界的伤害。
![]()
在金融学里,对冲就是用反向或替代性资产,来抵消风险暴露。
这里的反向或替代性,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资产之间的相关性。
![]()
还记得这个初中数学课上学过的知识吗:
若二者同涨同跌,即为“正相关”;
若二者一涨一跌,则为“负相关”。
若二者变化没啥关系,则为“不相关”。
![]()
常见的对冲方式主要有两种:
1、利用负相关性进行资产配置
买走势相反的资产,当一类资产下跌时,另一类资产上涨,对冲掉all in单一资产下跌的风险。
![]()
例如,股票与债券通常呈现负相关的“跷跷板效应”。
同时买这两类资产,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
![]()
2、利用正相关性进行多空操作
当两类资产同涨同跌时,通过一头做多一头做空,对冲掉共性风险。
![]()
例如,白银与黄金价格走势高度同步。
通过“做多白银、做空黄金”,可以对冲掉二者共同的美元汇率风险,赚取“白银比黄金强”的钱。
![]()
表面看,对冲是在“做加法”——买卖更多的资产。
实际上,对冲是在“做减法”——减少不确定性、剥离掉风险。
![]()
那么,如果买了多个资产,但它们之间弱相关或者不相关呢?
此时,在金融学里就不叫对冲了,而叫——分散。
![]()
尽管对冲和分散都是为了降低风险,但二者的实现方式却有本质区别。
分散,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因为篮子风格迥异、没什么关系(弱相关),从而降低单一篮子的风险。
![]()
对冲,则是“给某个篮子加个保护垫”。
它并不追求篮子的多样性,而是针对特定风险进行精准防护,防止发生意外时鸡蛋被打翻。
![]()
分散通过投资多个相关性较低的资产,从而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
而对冲,则可以通过“反向头寸”,规避、甚至完全对冲掉咱们不想要的特定风险。
![]()
解释完「对冲」,再来说说「宏观」是什么意思。
在投资中,宏观就是“站得高看得远”。
![]()
它不分析公司好坏,不研究量价关系,而是关心“经济增长、利率、通胀、政策、地缘政治”等更为宏大的指标。
![]()
宏观私募通常会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并投向股票、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
![]()
解释完了这两个词,现在,我们把它们合体。
宏观对冲,就是基于宏观分析预判未来经济环境,进而确定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资产和投资比例,期望冲掉特定风险,获得绝对回报。
![]()
但有一点要特别说明!
现在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宏观对冲产品,其实不是只做对冲,也会去做分散配置。
因为跨市场、跨资产的多资产组合,都很难只做对冲或只做分散。
![]()
我们举个实操的例子:
某宏观对冲基金经理判断,未来一年亚洲经济将强于欧洲经济。
有了这个宏观判断后,他会同时做三件事:
做多亚洲股指、做空欧洲股指,对冲掉全球经济整体波动风险;
![]()
做多亚洲国债、做空欧洲债券,对冲掉全球信用环境变化风险;
![]()
做多亚洲货币,做空欧元,对冲掉全球流动性风险。
![]()
最终的投资组合中,通过对冲和分散,降低了希望降低的那部分风险,实现绝对收益。
![]()
如果你对宏观对冲策略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