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政府声称要调查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是否可能被“远程熄火”,理由是这些车辆可能通过软件更新被千里之外的控制中心操纵。这类说法听起来像科幻电影桥段,却成为西方媒体热炒的焦点。但真相是,没有一辆中国大巴真的被远程瘫痪,而所谓的“安全风险”从未找到实际证据。这场舆论战的逻辑漏洞百出,却暴露了西方对中国电动车崛起的集体焦虑。
![]()
被刻意误读的普通功能
远程控制功能并非中国车企的“特供”。现代智能电动车普遍配备OTA(空中下载)技术,用于系统升级或故障诊断,这与手机更新系统并无本质区别。中国企业如宇通明确回应,其车辆数据需客户授权才能访问,且关键控制系统(如制动、转向)与娱乐系统物理隔离,远程操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讽刺的是,挪威的“矿井实验”曾试图证明中国车“异常联网”,却刻意忽略对比车型是缺乏远程模块的老款欧洲车——这好比用诺基亚对比iPhone,然后指责智能机“太先进”。
![]()
保护主义的双标剧本
西方对中国技术的打压从未脱离贸易保护主义的底色。美国甚至提议每辆车征收2万美元新关税,理由是“防范国家安全风险”。但同样的标准从未应用于特斯拉的软件漏洞或波音飞机的安全事故。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曾渲染“北京能让三百万辆车同时熄火”,却无意中暴露了美式逻辑——若中国车是“带轮子的iPhone”,是否意味着美国政府一直能操控苹果手机?这种双标背后,是中国电动车以成本和技术优势击穿了西方传统车企的护城河。
![]()
警惕谣言,但别错过好车
舆论战不会改变技术竞争的实质。中国电动车的全球化并非依靠“阴谋”,而是通过电池效率、智能座舱等创新体验打动用户。下次听到“远程熄火”这类故事时,不妨问两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总在技术落后时搬出安全威胁?又为何中国车企能一边被抵制,一边拿下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的一辆?答案或许藏在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里——真正的技术,从不需要靠谣言来证明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