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会守着自家田地,现在通过直播能把家乡的小米卖到全国,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刚结束直播的通辽市奈曼旗农牧民王立波的感慨,正是当地就业工作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奈曼旗人社局深入践行《“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要求,以就业优先战略为核心抓手,通过技能培训提质、创业载体扩容、服务模式创新的三维举措,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创业新格局,让“稳就业”“促增收”的民生答卷更显厚实。
精准赋能强技能,劳务品牌擦亮就业名片
针对数字经济浪潮,以电商、直播为切入点,在实体商超打造标准化直播基地,采用“理论授课+模拟带货+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为“家乡特色产品代言”,有效推动了城乡劳动者收入的稳步增长。
聚焦家政服务等紧缺领域,推动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重点扶持了奈曼旗月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凭借其优质培训体系,先后获评“京蒙劳务协作家政服务实训基地”“2023年度市级劳务品牌”,成为了奈曼旗劳务协作的典型样板。
筑巢引凤建载体,创业园区激活返乡动能
遵循“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部署,奈曼旗人社局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战略为指引,牵头在食品加工园区内建成返乡农牧民创业园区。园区聚焦特色产业,完善配套功能,目前已吸引20家创业商户入驻,形成小食品加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直接带动205人就业,年拉动当地经济增收200万元。
同时,为园区配套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吸引一批“80后”“90后”返乡青年扎根。“从场地减免到创业贷款,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少走弯路。”园区企业负责人周艳彪表示,其企业也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创新模式优服务,“3+1”机制破解就业难题
针对灵活就业群体扩大的趋势,统筹推进小食品加工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标准化零工市场建设,创新打造 “3+1”就业服务模式——线下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对接网格化、宣传覆盖全面化+线上运行灵活化。
目前,全旗已建成零工市场1个、零工驿站13个、“社区工坊”2个及职业指导工作室1个,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累计发布用工信息3390条,归集岗位8200余个,服务零工2000余人次,解决了农牧民转移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痛点。“以前打零工靠碰运气,现在到驿站登记就能找到活,方便多了。”农民工张庆忠的话道出了众多灵活就业者的心声。
下一步,奈曼旗人社局将持续深化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衔接,扩容创业孵化载体,完善灵活就业保障,让就业创业的“源头活水”持续滋养城乡发展。(吴荣慧、陈秋月)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