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河北某县中的“清北楼”早已灯火通明。教室里,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屏幕,屏幕那端是数百公里外衡水中学的名师。这些县中的孩子们,正通过直播,与“超级中学”的学生同步早读。
“我们这届中考前50名,几乎都进了云班。”来自河北某县的张铁,孩子刚上高一,他口中的“云班”,正是如今席卷全国县中的直播授课班。
通过一块屏幕,县中的学生可以同步接受衡水中学、成都七中等“超级中学”的教育。不少县中校长将其视为“救命稻草”,甚至不惜花费上百万元引入。
但这块被寄予厚望的屏幕,真的能改变县中命运吗?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图片
01 云班热潮:县中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2025年9月,教育部长怀进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强调。而“云班”,正成为许多县中交出的答案。
在河北、陕西、贵州等全国多个省份,县中纷纷引入“云班”模式。所谓云班,就是县中的学生通过网络直播,与超级中学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
![]()
图片
云班的热潮背后,是县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修杰来自西北一个曾是贫困县的小县城,他就读的县中是当地唯一的高中,师资薄弱,生源流失严重。用一位县中校长的话说:“如果说我什么也不做,那我这个学校怎么办呢?”
而云班的高升学率,成了县中招生的核心亮点。河北省一所县中在招生宣传中声称,其云班“班级平均分达到600分,强基上线率100%”。
对于渴望“清北生”的县中而言,这样的宣传效果立竿见影。
![]()
02 屏幕的两面:光环下的阴影
云班确实创造了不少“逆袭”故事。
修杰所在的县中,今年有一千多名学生参加高考,过一本线的不到100人,其中云班就占了44人,还出了一个北大生,“这在以往的县中几乎难以想象”。
但光环之下,阴影同样明显。
“最夸张的时候,云班数学课的进度比县中普通班快了整整一本书。” 来自陕西的李桐透露,为了跟上节奏,他和同学们高一时常常熬夜到很晚。
小安今年刚进入陕西一所县中的云班,她在英语课上发现,主端老师全程用英语授课,前端学生口语流利,使用着她从未听过的词汇。“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差距”,但课堂效率反而下降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云班内部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修杰坦言:“云班也有只考上二本的同学,班内成绩差距约250分。”
![]()
03 隐秘的垄断:超级中学的新扩张
云班热潮背后,隐藏着一个尖锐的问题:这是否是超级中学垄断教育资源的新形式?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刘善彤及其团队用两年时间走访了7个省份的近百家县中。他发现,随着规范招生秩序、遏制过度竞争的新政策实施,实体生源流动受到限制,云班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的垄断形式。
![]()
以往,超级中学通过“掐尖”招生,形成“优质生源—升学绩效—资源吸附”的闭环。如今,云班成了超级中学绕过政策限制,继续扩张的新途径。
一位县中老师感慨:“衡水火了就学衡水模式,直播火了就上直播班。”许多县中缺乏自主教学模式,只能不断追逐外面的热点。
04 教师的困惑:从讲师到“助教”
云班的推广,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重塑着县中教师的角色。
在云班模式下,县中的老师被称为“课堂老师”,而直播端的老师则被称为“主端老师”。一位县中老师直言,自己感觉像配角,“只能给大厨打个下手”。课堂的主动权在屏幕里的老师那,课堂的权威也是屏幕里的人。
![]()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王旭清指出,在一些县中,“课堂老师”答疑时会被学生问倒甚至嘲笑,技不如人的羞愧下,他们干脆将学生的培养完全交给云班。
教师自主性的丧失,可能瓦解县中原有的师生合作体系。王旭清强调,县中教师的工作本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和辅导,不恰当地使用云班,反而会破坏这种根基。
05 家长的选择:进退两难的困境
对于云班,家长们的态度复杂而矛盾。
一方面,云班的成绩单确实吸引人。张铁所在县中的高考喜报显示,这两年考上“985”“211”大学的学生,大多出自云班,学校还打出了“冲刺清北”的口号。
另一方面,云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张铁从往届云班学生的家长那里听说,衡水中学的节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有的学生因为不适应直播上课,视力受到影响,成绩反而被普通班的同学反超。
“县里这一届的尖子生几乎都在云班。”张铁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无奈——明知可能有弊端,却不敢让孩子错过这个机会。
06 未来的出路:技术赋能还是教育回归?
面对云班引发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县中振兴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城市高中向县中开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但政策的初衷,显然不是要让县中成为超级中学的“远端教室”。
云班只是工具,而非目的。
有专家建议,对县中的评价应该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不是单一考核清北率、重点率、本科率等,而是注重考核学生高考的成绩、位次比他们入学时是否有提升。
熊丙奇则指出,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达到92%,“不能再用精英化阶段的教育质量观对待普及化时代的教育发展。”
他建议,县中应从单一的为升学而办学转变为多样特色发展,举办综合、科技、人文、艺术、体育、技术等不同类型的特色高中。
一位从云班毕业的学生坦言:“班里有考上北大的,也有只考上二本的同学。”这块屏幕放大了差距,也固化了差距。
云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县中教育的焦虑与困境。技术可以共享资源,却难以复制教育的本质。
一位县中校长的话令人深思:“我知道云班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明年招生宣传的时候,肯定要继续说云班的好,要不然怎么弄?”
也许,县中振兴的真正答案,不在远端的屏幕里,而在每位本地教师的智慧中,在每个孩子真实的需求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