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一场由日本政客涉台言论引发的中日互动震荡持续发酵。从中国外交部发布赴日提醒,到在日华人旅行社订单取消、九州旅游旺季遇冷,再到日本经济界敲响“中国依赖”警钟,高市早苗首相上台月余的涉台表态,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反噬日本经济与社会。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声,明确“日本旅行存在严重安全风险”,建议国民“暂缓赴日”;教育部同步提醒“谨慎考虑赴日留学”。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更直接向日方通报,原定21日举办的“第8届西日本地区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因故取消。
![]()
这场由高市早苗不当言论引发的震荡,三日便波及日本方方面面,日本媒体用“余波全面显现”形容当前局面。
50万张机票三天退订:中日航线遭遇“退票潮”
根据报道,自15日起,中国航司赴日机票退订量激增,截至17日累计达49.1万张,占“热门航线”总票量的32%。其中,16日单日退票率高达82.14%,17日仍达75.6%,上海至东京、上海至大阪航线退票率超70%。
![]()
航空数据背后,是旅游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主打中国团客的日本旅行社透露,本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30项企业考察项目全被取消,明年1-2月的9个中国留学生事前访问项目也告终止。
![]()
日本观光厅虽强调9月中国游客仍有78万(同比增19%),但旅行社已分化应对:有的停售产品,有的因成团困难不建议出行,有的仍勉强维持。
经济大臣敲警钟: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暴露无遗
面对经济承压,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18日阁议后记者会上直言:“过度依赖特定国家,当对方因不满动用经济胁迫时,供应链、旅游业等都会暴露风险。”她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到,经济依赖存在隐患的国家是危险的。”
![]()
这一表态恰恰反映日本经济的脆弱性。野村综合研究所数据显示,若访日中国游客较2019年减少25%,日本消费额将下降1.79万亿日元。
![]()
小野田的呼吁,揭开日本经济表面繁荣下的矛盾,日本是什么样的资源国家,日本政客比谁都清楚,资源短缺一直都是日本的短板。
民间交流“速冻”:九州旅游业首当其冲
作为“亚洲门户”,九州因地理近邻、交流频繁,成为中方反制的最先感知区。
![]()
福冈市经营华人旅行社的高尾淑江16日无奈表示:“原本11月来赏枫的中国家庭临时取消,12月订单也在退订;更头疼的是2026年中日青少年棒球交流,中方已明确‘需谨慎赴日’。”
![]()
九州的困境是日本地方经济的缩影。日本运输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九州外国游客293万中,中国游客占64万。
![]()
留学市场震荡:中国学生赴日计划大面积调整
教育交流同样遇冷。关西地区部分私立大学透露,原计划12月赴日的中国短期留学生已陆续取消申请;中国航司数据显示,15日起赴日机票退订量激增,16日单日退票量达新增预订量的27倍,上海至东京、大阪航线退票率超70%。
![]()
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截至去年5月,在日中国留学生约12.35万人,占全体留学生的36.7%。如今,随着“谨慎考虑留学”劝告发布,部分已获录取的学生开始犹豫,中介机构的赴日留学咨询量环比下降40%。
![]()
日媒渲染“中方施压”:舆论战难掩政策失误
面对经济民生承压,部分日本媒体试图将矛盾转移到“中方舆论施压”上,声称“中国打压日本”。日本媒体这种罔顾事实,更暴露日本的短视和无耻。
当前日本社会的焦虑,根源在于少数政客为私利挑衅红线,却让普通民众、中小企业承担代价。九州民宿老板的叹息、旅行社的退订潮、地方交流的停滞,都在警示:高市早苗不当言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经济与民生。
回归务实合作方是正途
中日在经贸、文化、地方交流领域的纽带,是数十年积累的成果。若日方继续沉迷“对抗游戏”,等待他们的就是迎头痛击。
14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不可动摇,高市早苗必须为不当言论道歉,日本应该以务实态度修复中日关系,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民心账、历史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