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正在上演一场荒诞剧:两大汽车巨头日产、本田仓促合并,不少人还天真以为这是 “重振荣光” 的开始,实际是是日本汽车产业, 这个国家的命根子,走向崩盘的最后信号。
纵观日本产业史,一个惊悚的死亡魔咒早已注定:任何行业只要掀起 “大合并”,离消亡就只剩一步之遥。2010 年,富士通与东芝合并手机业务,曾垄断全球一半份额的日本功能机,如今只剩夏普在本土苟延残喘。2012年,索尼、东芝、日立抱团显示面板,巅峰时垄断95%出货量的神话,去年只剩2.3% 的可怜份额。2019 年,两大船厂合并造船业务,四年后,连全球前五都进不了,整个日本造船业份额从50%暴跌到2.8%。
从建筑机械到半导体,从钢铁到电子,日本企业的每一次 “抱团取暖”,最终都变成了 “抱团等死”。这不是巧合,而是日本制造业从根上烂了的必然结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能干翻美德,靠的是 “封建式大锅饭”,巨头包揽全产业链,子公司包办所有零部件,短平快的模式让它抢占了时间和价格优势。但90年代后,芯片技术爆发让零部件格局天翻地覆:零件数量暴增、关键部件决定产品生死,西方企业果断选择专业外包,而日本却死抱全产业链的棺材板不放。
结果就是,一个零件拉胯,整个产品崩盘;一次市场失手,再也无力回天。80年代垄断全球 70%芯片市场的日本,被阿斯麦的光刻机和芯片代工厂模式双重碾压,2023年,份额仅剩8.68%,2030年或将归零。这种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脆弱,让日本产业陷入 “越难越合并,越合并越难” 的死亡循环。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的全面赶超。日本GDP从2012年巅峰6.2万亿美元,十年蒸发2万亿美元,只剩4.2万亿,蒸发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日本产业被中国取代的血泪史:家电领域,松下、索尼让位于格力、美的。轨道交通,日立、川崎重工被中国中车踩在脚下。显示面板,夏普、东芝输给京东方、华星光电;通讯领域,NEC 早已被华为甩在身后。
日本汽车产业的崩塌,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知道,汽车直接撑起542万个高薪岗位,从业者中位数年薪28万,最高达41.7万,间接带动上千万人就业,正是这个产业撑着日本3.8 万美元的人均 GDP。一旦汽车业倒下,日本的高薪岗位将成片消失,消费市场会彻底萎缩,最终只能步南非、阿根廷后尘,从发达国家跌回发展中国家。
可笑的是,日本近代的崛起本就不是靠自己,英国扶持它牵制沙俄,美国纵容它遏制中苏,没有列强的输血,仅凭一个资源贫瘠的边缘岛国,它本该是千年穷国的命。古代即便守着金银矿,也逃不过男人当海盗、女人做娼妓的困局。如今失去产业支撑,穷,才是它终将回归的常态。
所谓的 “日本制造神话”,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虚假繁荣。而中国的崛起,不是要 “报复” 谁,只是在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顺便,让日本回到它真正该在的位置上。这场产业替代战,中国赢定了,日本的原形,藏不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