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真的会决定人的视野。
当地时间11月16日,俞敏洪在南极这片远离尘嚣的纯净之地,看着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热烈祝贺新东方32周年生日快乐。
大自然的壮丽,事业的辉煌,交相辉映,激动人心。
而我这个穷人,看着游轮上的俞敏洪举起酒杯,心里只有一个问题:
这得花多少钱啊?
看吧,这就是格局的差距。
![]()
我看过一个视频,说去一趟南极,最少要10万块。
当然,以俞敏洪的这个规格,绝对不止10万。有新闻说,俞敏洪乘坐的“夏古号”邮轮在某旅行平台显示,29天28晚“霍巴特-南极洲-凯尔盖朗群岛-开普敦”的邮轮航线,一人入住的价格约为148万元。
但即使这个价,对他来说,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俞敏洪是成功的企业家,去一趟南极倒也不是什么可指摘的事。之所以这么多人反感这一行为,还是在于强烈的对比。
就像新东方员工吐槽的那样,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你不能一边在南极潇洒,一边还不忘“寄语激励”公司员工继续努力,吃肉时就不要吧唧嘴。
![]()
俞敏洪本意肯定不是为了炫富,他不过是借南极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相互扶持、努力生存,类比新东方人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希望,以此来激励员工再创辉煌罢了。
这是一种过时了的小学生作文法,从白杨身上,海燕身上,蜜蜂身上,企鹅身上,榨取一种叫意义的鸡血,打在人类身上。
可能是习焉不察,这种抛开物质,只看精神层面的“类比”法,如今已经失灵了。
俞敏洪可能还是没有感觉到,物质抛不开,时代的语法早就变了。
经济下行时期,精神层面的“类比”,早就让位给了物质层面的“对比”。
南极的企鹅,不再是风雪中相互扶持的精神载体,而成了物质财富的衡量标准。
当俞敏洪在颂扬南极企鹅的精神时,却忘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见不到南极企鹅的肉身。
“南极没有牛马,牛马会冻死饿死,南极只有牛马的主人。”
企鹅精神的宏大叙事,骗骗小学生还差不多;用到成年人身上,只会让人觉得搞笑。
新闻里说,有新东方员工不理解,去年新东方31周年,俞敏洪并没有发布内部信,怎么今年就突然发了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奇怪但被忽略的问题,当我试着理解俞敏洪的心态时,我想起了曾经也在新东方供职的董宇辉。
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里,董宇辉曾不止一次讲过那段在网上流传极广的话: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
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
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
都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
![]()
不知道俞敏洪在看到南极的冰山和企鹅时,会不会想到前同事的这段话。
但我相信,那一刻,他肯定被自己感动了。
无论是阿拉斯加的鳕鱼,还是南太平洋的海鸥,抑或是南极的企鹅,不过都是“优绩主义”语境下成功的象征,俞敏洪终于用“背单词”“算数学”和“晚自习”,把它们兑换到手了。
董宇辉的鸡汤,终于在俞敏洪身上具象化了,这是他的巅峰时刻。
而在这种时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成了他抑制不住的悸动。
在浓浓的抒情文风背后,没有说出的话是,他可以成功,新东方可以成功,新东方的员工也可以成功,他的成功可以复制。
是的,这还是“类比”的文法,还是老一套的心灵鸡汤。
俞敏洪,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希望以自己和自己的事业来作为激励的素材,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力。
就像他对网上的群嘲视而不见,继续发了十条南极游玩的视频。
属于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他却浑然不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