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多地兴起“老年食堂”“社区食堂”建设热潮。在坚持公益性与共享性的前提下,社区老年食堂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并无固定模板可循。
针对走访中收集到的各方疑问与建议,重庆晚报记者统一整理并反馈至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民政局养老处相关负责人首先感谢大家对全市养老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就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
老人们在社区食堂开心用餐
社区老年食堂水电气收费标准将进一步规范
对于部分社区老年食堂提出的水电气以商用标准收费是否可申请改为民用的疑问,该负责人说明,相关政策文件已明确规定,在民政部门已备案的社区老年食堂,应施行民用水电气收费标准,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社区老年食堂租用商用房,最初布线均按商业设施规划执行,以至于没有真正落地到民用水电气的收费标准。目前,为多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水电气收费标准的相关规范内容,已纳入到下一步《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的细化研究当中。
通过社区居家养老骨干项目计划,争取扩建支持
对于社区老年食堂后厨扩建是否有专项建设资金可支持的疑问,该负责人提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层面每年安排老年助餐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社区老年食堂设施设备的购置。
加强“渝悦养老·幸福食光”系统群众知晓度
对于加强“渝悦养老·幸福食光”系统“刷脸吃饭”的正面宣传,从而消除老人个人信息外漏的疑虑,并推动技术方提升设备稳定性与安全性方面的建议,该负责人认为建议可行,接下来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度。另提到,“渝悦养老·幸福食光”系统技术维护和打造已投入500余万元。
社区老年食堂将“集纳”进“巴渝康养”平台
对于老社区团餐配送资源紧缺是否能“牵线搭桥”的建议,该负责人透露,市民政局正在联合有关方面打造“巴渝康养”平台,未来将根据养老服务企业意愿,将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食堂、社区老年大学等集合到平台上,老年人需求的服务项目将逐步集合到平台上,供老年人自愿选择。该负责人还提到,今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民政通”平台来实施的。
各方共同“造血”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部分社区食堂提出的“以奖代补”建议,该负责人提到,社区食堂建设是关乎养老服务事业幸福成色的民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发力、“造血”才能走得更远,需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留得住、可持续”升级:例如街道社区提供闲置房屋和设施,在运营管理上给予助力,让助餐企业“拎包经营”;助餐企业在公益性营利前提下,利用自身资源做新媒体宣传,打造亮点,推陈出新吸引人气,最大化增加社区老年食堂的生存竞争力;社区老人、居民应以健康膳食为前提,在社区老年食堂价格优惠情况下,对餐食不造成浪费;社工、志愿者的加入,也可降低助餐企业用人成本等。
该负责人还提到,目前,对于社区老年食堂的管理和运营,各区县政策不同,明年还将进一步明确规范,使社区食堂走向可持续化运营。
建言献策
以“1+N”模式扩覆盖,发展多层助餐体系
![]()
严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主席、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
2024年,我曾针对社区食堂建设发展问题开展详细调研。要让社区食堂长久飘香,我建议明确社区食堂的公共服务定位,充分利用现有的国有房产资源来兴建设施。可推行“1+N”模式,即以一个示范食堂为核心,带动多个分布式、专业化食堂协同发展。
同时,应鼓励大型餐饮企业参与运营,通过水电、租金、税收等优惠及“以奖代补”政策降低负担,还可探索将老年人逐年增加的现金补贴转为定向就餐支持。
此外,可发展“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的多层次助餐体系,并拓展多元化经营,例如结合阅读空间等增值服务。嵌入式养老模式也值得推广,在日间照料中心整合医疗、护理、餐饮、娱乐等一站式资源,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融合养老、卫生和家政网点,持续优化医养结合与“养老+家政”等业态,从而提升可持续性与服务多样性。
开放客群、精准控本、科学选址
![]()
郑勇中国烹饪大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重庆味典餐饮管理公司董事长
从我办伙食团和餐饮管理的经验看,社区食堂要持续发展,不能只靠补贴,必须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我建议:
第一,学习重庆“的士餐厅”的经验,以10元-15元、20多个菜品的实惠模式,不仅服务老人,也向年轻人开放。
第二,控制成本是关键。比如清早直接去农贸市场采购,既保证新鲜又减少中间差价。
第三,选址要科学,优先选择人口密度大、周边有写字楼的区域,提高使用率。
食堂非单纯餐饮,更要有情感赋能
![]()
谭刚强社会心理学家、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日益单元化的背景下,社区食堂的出现不仅是应对社会变迁的务实之举,更承载着重要的情感功能。它不只解决老年人吃饭的实际困难,更构建了一个稳定的社交平台,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孤独感。因此我认为,社区食堂不能简单套用商业逻辑,其核心在于传递社区关怀与政府温暖。我建议政府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其公益属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运营者也必须具备社会情怀与公益初心,真正怀着对老年人的关爱去服务。在菜品设计上,要兼顾营养与适老化需求,把食堂打造成既满足就餐需要、又富有情感温度的社区公共空间。
公益与微利平衡,打通“田间到餐桌”
![]()
廖成林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社区食堂+”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兼顾公益属性与微利运营的良性生态。除了要坚守为民提供实惠健康餐食的初心,以及争取政府在政策、智力和宣传上的系统性支持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推动服务多元化与深度的产业联动。社区食堂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就餐功能,而应积极拓展为社区综合服务节点。通过引入地方特色食品、直供农产品等方式,既丰富了服务内容,更关键的是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
后厨全程“晒”上网,用自媒体让食堂“出圈”
![]()
吴宏重庆晚报城市品鉴官,百万粉丝美食博主“草莓”
我认为要让社区食堂真正“出圈”,自媒体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我的核心思路是:用透明运营建立信任,用特色活动凝聚人心。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真实展示食材从采购到烹饪的全过程,让居民对饭菜的源头和厨房卫生一目了然,吃得放心。同时,定期策划“拿手菜分享日”“时令美食节”等活动,打造特色,形成“线上内容吸引关注,线下体验留住人心”的良性循环。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记者 李琅 张春莲 唐晨/文蹇汶佑/摄 实习生 赵欣怡 王一钧 李晓蕊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