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正在巴西贝伦召开。会议进入第二周,来自全球的政府部长们已进入谈判攻坚阶段,力求在数日内凝聚共识,敲定一份彰显全球气候行动决心的协议。
![]()
△路透社报道截图
贝伦谈判触及最棘手议题
路透社报道指出,COP30谈判已进入“深挖核心难点”的关键阶段,议题聚焦气候资金落实、单边贸易措施的影响,以及当前全球减排承诺与《巴黎协定》的1.5℃温控目标之间的显著差距。
COP30大会主席、巴西资深外交官多拉戈坦言:“所有谈判议题均非常复杂。”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则向各国谈判代表发出明确敦促:“切勿以阻挠行径,浪费宝贵的谈判时间。”
△联合国气候官员喊话COP30:“撸起袖子 抓紧谈”
当前,COP30谈判代表们讨论的议题还包括:如何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支持、如何破除清洁能源技术转让壁垒等。
作为受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影响的最脆弱群体,小岛屿国家正积极推动大会正式纳入 “减排目标落实力度” 议题,呼吁建立相关机制,追责那些在气候行动中行动力不足的国家。
![]()
△美联社报道截图
1.5℃的坚守
《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竭力将升幅限制在1.5℃之内。
路透社报道称,挪威气候部长透露,在当前全球排放趋势下,气温升幅将至少达到 2.3℃,远超1.5℃目标,“缩小这一关键差距,必须明确写入贝伦大会的最终协议”。
爱尔兰前总统、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玛丽・罗宾逊也发出呼吁,请各界凝聚合力,坚定守护1.5℃温控目标。
△爱尔兰前总统:“合力守护1.5℃”
气候外交格局新变化
路透社报道显示,本届COP30的气候外交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凭借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积极作为,以及自身绿色转型的快速推进,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关键参与方。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欧盟因内部气候政策支持力度减弱而陷入被动,美国则缺席了本次大会。《纽约时报》分析,作为全球最大历史排放国,美国的缺席既削弱了自身在气候议题上的影响力。
![]()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但也有与会者表示,没有美国的“搅局”,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简单。短暂出席贝伦大会的美国参议员谢尔登・怀特豪斯直言:“这让真正关心气候问题的国家能集中精力推进务实工作。”
“摆脱化石能源”的现实困境
在贝伦,数千名气候行动者走上街头发起示威,明确要求大会为化石能源退出制定清晰具体的全球路线图。
![]()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多家外媒指出,本届贝伦大会的另一核心争议,聚焦于能否在两年前COP28迪拜大会“逐步摆脱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依赖”的承诺上更进一步。
路透社报道称,英国、哥伦比亚、丹麦、法国、德国、肯尼亚等国已明确表态,呼吁制定能源转型详细路线图,其中可能包含削减化石燃料开采补贴、降低汽油消费补贴等具体举措。
小岛屿国家更是为取消化石燃料路线图持续发声,他们直言:“我们的家园正被海水吞噬,我们绝不会停止呼吁。” 但这类加快化石燃料淘汰的具体提案,几乎必然会遭到部分产油国的反对。
《纽约时报》强调,若本届大会无法在化石能源退出、气候资金机制、全球减排路线三大关键议题上达成明确共识,全球气温升温曲线将更难“重回正轨”,1.5℃温控目标的实现也将再添重重阻力。
来源 | 总台环球资讯
编辑 | 李修莉
签审 | 贾延宁
监制 | 刘轶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