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曾小清 川观新闻乐山观察 冷润雨 牛萍
47名专家组成的“华西天团”坐阵,开放近千个号源挤进1400人……11月16日,峨眉山下,四川大学华西峨眉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峨眉医院”)开展首场大规模义诊活动,33个专业科室当天集体开科。这也意味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顶级医疗资源全面落地乐山。
在华西的多个院区之中,华西峨眉医院有何不同?其落地对区域医疗意味着什么?对此,川观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
华西峨眉医院。受访者供图。
华西标准
将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义诊活动10时开始,峨眉山市民陈义9点就来等候。“在本地就能享受华西专业医疗服务,太巴适了!”
华西峨眉医院内设健康管理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呼吸与睡眠医学中心、特需医疗中心(含医美)、心脑血管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6大特色医疗中心和30多个专业科室。
“不仅管理团队和医护骨干全由华西本部派驻,药品耗材、设施设备等也与本部完全一致。”华西峨眉医院筹建专班负责人蒋欣表示,作为华西医院全面托管的三级综合医院,华西峨眉医院将与本部保持一体化管理,并确保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才培养等方面与本部保持同质化建设。
蒋欣本人,就是华西小儿外科专家;华西峨眉医院院长李全生,则是“四川省十大名医”、胆道外科一级专家,被誉为“胆囊第一刀”。记者发现,米绪华、杨立川、许惊飞、甘卫刚等名专家,均出现在峨眉医院门诊医生排班表中。
峨眉医院去年12月启动门诊试运行,将近一年全面运行。在外界看来,进度似乎有些慢。“不断优化提升,直到服务能力达到‘华西标准’。”蒋欣回应,医院在按计划、高标准、同质化有序增设特色科室。
截至目前,该院已累计服务门诊患者近4万人次、实施各类手术两百余台。
![]()
华西峨眉医院。受访者供图。
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曾伟认为,通过技术、人才、管理输出的方式,华西的运营管理模式能带动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让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华西标准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疗云平台运营模式,也有望从峨眉走向乐山,复制到全省。
由于参数标准、采购设备不同,各医院对病例判断难免有偏差。最直观又普遍的案例——因为医院之间采集的数据无法互认,哪怕是危重病人转院,确定治疗方案前还需再进行繁复的指标检查。
为打通信息孤岛,华西正在建设医疗云平台,并在华西峨眉医院探索落地实施方案。华西峨眉医院并未自建机房和服务器,所有数据通过云端,上传至华西统筹管理下的托管医院云化HIS平台,从而实现与本部信息互联互通、与多院区资源及管理高效协同。下一步,华西将把峨眉医院经验逐步推广到华西托管的其他院区。
![]()
华西峨眉医院。受访者供图。
突出特色
探索共建旅游医疗先行示范区
华西峨眉医院建于峨眉山麓。院区的花园庭院,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隔空对望。这样的设计也呼应了医院定位:仙山下的花园医院。
“我们不求大而全,而是要强专科。”蒋欣表示,华西峨眉医院不做区域医疗中心,而是立足峨眉山的旅游和生态资源,为目标人群提供康养医疗、旅游医疗、国际医疗等特色服务。
一方面,重点着力探索医养结合之路,针对老年群体和慢性病患者提供特色诊疗与康养服务,并构建 "医养融合" 的完整生态,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医康养产业综合体和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将健康管理、皮肤医美整形、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特色化医疗服务与“旅游人群”相结合,走特需化医疗发展之路,“更是对乐山本地医疗资源形成功能互补。”曾伟说。
面向未来,华西更希望峨眉医院探索出一条“医疗+旅游+康养”融合发展路径,携手地方探索共建中国旅游医疗先行示范区。
这也与地方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当前,乐山正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城市、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峨眉山市在峨眉山周边“新月形”区域打造环峨眉山生态医(康)养度假带,就是为了发挥世界“双遗产”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双轮驱动,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新的支撑。
市场闻声而动。四川省旅游协会已与峨眉医院多次对接。协会会长董李透露,年底将与峨眉医院签署合作协议,由医院运营方打包项目,旅行社寻找目标客户,共同开发旅游+康养、旅游+医美、旅游+体检等特色体验线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