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为什么银杏随处可见,却还是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呢?”“我们小学生能为濒危植物做些什么呀?”11月16日,上海植物园里热闹非凡,一连串充满童趣的提问,拉开了《少年日报》小记者班“珍稀濒危植物探索之旅”的序幕。这场集科普教育、自然体验与摄影采访于一体的活动,让小记者们近距离触碰珍稀植物,与植物专家面对面交流,解锁濒危物种的生存密码。
![]()
小朋友们沉浸式了解濒危植物知识
科普环节中,上海植物园的志愿者老师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通过边讲解边演示的互动方式,让小记者们沉浸式了解濒危植物知识。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曾见证恐龙时代的兴衰,如今却陷入濒危困境;榧树生长缓慢、结果稀少,自然繁衍举步维艰;俗称“凤凰蛋”的苏铁虽自带毒性,却因繁殖能力极弱濒临消失;秤锤树的濒危更是多重因素叠加,自身特性限制、生态环境变化加之人为砍伐,让这一树种岌岌可危。此外,看似随处可见的银杏、形态独特的罗汉松等,也都在珍稀保护名录之中。
![]()
小朋友们认真记录知识点,踊跃提问
小记者们边走边观察,还踊跃举手提问。二年级的小记者带着好奇,询问普通大众如何参与保育、专家照顾“树宝宝”的难题;五年级的同学则提出了更具深度的问题,从我国濒危植物的数量、最稀少物种的现存规模,到银杏常见却仍属保护植物的原因,再到水杉、银杏的进化智慧与上海植物园的保护举措。
志愿者老师们耐心地解答每一个疑问,既科普了专业知识,也分享了自己从事植物保育工作的初心与感悟:“看到濒危植物发芽开花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
记者:杨宜修
视频:新闻晨报 何雅君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