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县域某局正科,刚走上部门负责人岗位没多久。
提拔时分管领导找他谈心,说他这个年纪在单位副科队伍里不算大,可放到全市范围看,早已算不上年轻干部。
现在县域机关干部队伍老龄化明显,四十出头的副科处境格外尴尬。
说年纪大还没到退居二线的程度,说年轻又远达不到组织部门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年龄要求。
当地组织部选拔正科干部,更倾向32岁左右的人选,年龄上限比下限卡得更严,越年轻越有优势。
他35岁才提拔副科,比不少同期入职的人晚了好几年。
刚参加工作时,单位老领导常叮嘱年轻人要多到基层历练,多积累经验,仕途才能走得稳扎稳打。
他记着这话,先后在三个基层单位待过,换了五个工作岗位,一步步积累资历才熬到副科。
提拔那年他是单位最年轻的副科,当时满心都是干事创业的热情。
之后在副科岗位上又辗转四个部门,按部就班深耕业务,从没敢有半点懈怠。
没想到几年前,上级开始大力推进优秀年轻干部选拔,明确了具体的年龄和学历标准。
对照新标准,一批四十岁左右的副科,晋升通道肉眼可见地变窄。
组织部门统筹干部调配,很快在全市筛选出一批年轻苗子。
这些人大多是高学历,有过市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等核心部门的工作经历,只要符合条件就快速提拔到基层任科长。
这批年轻干部晋升速度惊人,最年轻的不到38岁就走上了县直部门副职岗位,在县域干部队伍里算是格外亮眼的存在。
而那些四十岁上下的副科,渐渐成了被忽视的群体。 他算是运气好,恰逢单位两位58岁的老科长晋升四级调研员后退出领导岗位,加上之前空出的一个正科职数,一共三个提拔名额。
分管领导念及他基层经验丰富、工作踏实,在提拔两名35岁左右年轻干部的同时,也把他纳入提拔名单,总算解决了正科待遇。
原以为熬成部门长,就能结束多年来被科长安排来安排去的日子,没想到只是管理自己的领导换了人。
提携他的老领导年初退居二线,新上任的一把手才41岁,比他还小一岁,之前是市委组织部的副部长。
41岁的正处级干部,在当地干部队伍里属于凤毛麟角,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这位新领导干劲十足,每天都要召集几位科长开会,语气里常带着训斥。
核心原因就是现有工作成效达不到他设定的标准,要求往往超出实际工作条件和资源所能承载的范围。
基层科室的工作经费有限,人员配置也不算充足,面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科室根本无力完成。
可面对领导的严苛要求,他既没法违抗也没法辩解,只能自己夹在中间受夹板气。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这个正科还不如不提拔,至少不用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即便心里有诸多委屈,他也清楚自己算是幸运的。
能在四十多岁的年纪顺利解决正科待遇,离不开时机和贵人相助。
身边还有好几个同期入职的老同事,至今还在副科岗位上徘徊,有的已经四十五六岁,晋升希望越发渺茫,其中的辛酸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