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科长吊儿郎当像闲职,一月后离任书记叮嘱:送好他,关乎晋升

分享至

徐婧琪第一次见到新来的吴科长时,心就凉了半截。

县委办是个讲究规矩的地方,可这位吴昭邦科长却穿着一件皱巴巴的夹克。

他比规定的报到时间晚了整整半小时,头发乱糟糟的,像是刚睡醒。

“哟,大家都到了啊,不好意思,路上堵车。”他笑嘻嘻地打招呼,毫无歉意。

办公室主任陈兰英介绍他时,语气平淡得像在念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件。

徐婧琪被指定暂时协助吴科长熟悉工作,她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

她偷偷打量这位新上司:三十五六岁模样,眼神飘忽,站没站相。

这与她想象中的科长形象相去甚远,县委办哪个科长不是衣着笔挺、行事严谨?

接下来的日子,吴昭邦果然“不负众望”,每天迟到早退成了家常便饭。

他办公桌抽屉里塞满了闲书,上班时间多半在泡茶、看报、闲聊。

徐婧琪暗自摇头,看来这又是个来基层“镀金”的关系户。

然而,偶尔她会捕捉到吴昭邦眼中一闪而过的锐利光芒,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

更奇怪的是,常务副县长邓成业似乎对这位闲散科长格外“关心”。

几次“偶遇”中,邓成业亲切的问候背后,总带着不易察觉的试探。

吴昭邦总是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轻松带过,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个月后的清晨,徐婧琪突然接到通知:吴科长调走了。

消息来得突然,整个县委大院议论纷纷,大多认为他是待不下去。

但县委书记郑峰却单独召见了徐婧琪,交代了一个特别任务。

“小徐,你亲自开车送吴科长去市里,务必保证安全。”

郑书记语气凝重,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好好送送,能不能升,就看这一次。”

徐婧琪握着方向盘的手心微微出汗,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送行。

她隐约感到,这趟看似简单的旅程,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01

周一早晨七点五十分,徐婧琪准时走进县委大院。

初秋的晨光透过香樟树叶,在青石路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她习惯提前十分钟到办公室,整理好当天需要处理的文件。

办公室老科员何长荣已经泡好了茶,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

“小徐早啊,今天新科长要来报到,陈主任交代要准备迎接。”何长荣抬起头说。

徐婧琪点点头,把包放在自己的工位上:“听说从省里调来的?”

“说是省政策研究室下来的,才三十五岁,年轻有为啊。”何长荣推了推眼镜。

徐婧琪心里升起一丝期待,政策研究室出来的人,应该很有水平。

她特意把科长办公室又打扫了一遍,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

八点整,同事们陆续到齐,陈兰英主任也来到了办公室。

“新科长吴昭邦同志今天报到,大家欢迎一下。”陈主任言简意赅。

八点十分,科长办公室依然空着,徐婧琪开始整理会议记录。

八点二十分,何长荣第三次添水时,门口终于出现了人影。

一个穿着灰色夹克的男人晃晃悠悠地走进来,夹克看起来有些皱。

“请问这里是县委办综合科吗?”他挠了挠有些凌乱的头发。

陈主任走上前去:“是吴昭邦科长吧?欢迎欢迎。”

“哎呀,陈主任好,不好意思来晚了,县城路不熟,绕了一圈。”

吴昭邦笑嘻嘻地握手,目光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

徐婧琪仔细观察这位新上司:中等个子,偏瘦,脸上带着漫不经心的笑。

最让她注意的是他的皮鞋,鞋面上沾着泥点,鞋跟磨损严重。

这在注重形象的机关大院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随意。

“这是徐婧琪,暂时协助您熟悉工作。”陈主任介绍道。

吴昭邦转向徐婧琪,眼睛微微眯起:“小徐同志很年轻嘛。”

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让她感到些许不适。

那眼神不像其他领导那样严肃,反而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吴科长好,有什么需要随时吩咐我。”徐婧琪礼貌地说。

吴昭邦点点头,随手把公文包扔在沙发上,包看起来也是旧的。

“科室工作情况怎么样?最近在忙什么?”他问道,语气随意。

徐婧琪正要汇报,他却摆摆手:“不着急,我先熟悉下环境。”

他走进科长办公室,四处看了看,手指在书架上轻轻抹过。

看到指尖的灰尘,他挑了挑眉,但什么也没说。

“小徐,帮我泡杯茶吧,不要太浓。”他坐在椅子上,晃了晃脖子。

徐婧琪去茶水间泡茶时,听到外面几个同事的低语。

“这就是新来的科长?怎么感觉有点...随便?”

“省里下来的都这样,估计待不了多久就高升了。”

她端着茶回去时,吴昭邦正歪着头看墙上的县区地图。

他的手指沿着贯穿县境的沧江慢慢划过,若有所思。

但当徐婧琪走近时,他又恢复了那副漫不经心的表情。

“谢谢啊。”他接过茶杯,吹了吹气,“这茶叶不错。”

徐婧琪退出办公室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吴昭邦正望着窗外,侧脸线条突然显得格外严肃。

这个瞬间的他,与刚才吊儿郎当的模样判若两人。

但当她眨眨眼,他又转回头,给了她一个懒散的笑。

徐婧琪摇摇头,觉得自己可能是眼花了。

02

第二天早上,徐婧琪七点五十分准时到办公室。

让她惊讶的是,科长办公室的门已经开了。

吴昭邦正站在窗边做伸展运动,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

“早啊小徐。”他头也不回地打招呼,“今天天气不错。”

徐婧琪注意到他换了件蓝色夹克,但依然有些皱褶。

“吴科长早,您来得很早。”她说着,开始整理文件。

“睡不着就来了,年纪大了,觉少。”他转过身,笑眯眯的。

徐婧琪心想,三十五岁就说年纪大,这让办公室四十多的同事怎么想。

八点过十分,科室人员陆续到齐,开始一天的工作。

徐婧琪抱着一叠文件敲响科长办公室的门:“吴科长,这些需要您阅示。”

吴昭邦正拿着一本《万历十五年》看得入神,头也不抬。

“放那儿吧,我待会儿看。”他随意指了指桌角。

徐婧琪放下文件,犹豫了一下:“其中有两份比较紧急...”

“急件啊?”他终于抬起头,眨了眨眼,“那你简要说说。”

徐婧琪汇报时,他一边听一边用笔在纸上随意画着什么。

她说完后,他点点头:“按程序办吧,你看着处理。”

“可是科长,这需要您签字...”徐婧琪提醒道。

吴昭邦这才放下书,拿起文件粗略翻了翻。

他签名时龙飞凤舞,几乎看不清“吴昭邦”三个字。

“好了,去吧。”他签完字又拿起书,显然已经心不在焉。

徐婧琪退出办公室时,心里有些失望。

她原本期待来个能干的上司,能带着科室做出成绩。

上午十点,县委办有个小型会议,各科室负责人参加。

徐婧琪提醒吴昭邦时,他正泡第二壶茶。

“开会啊?你去吧,回来跟我说说主要内容就行。”

徐婧琪愣住了:“可是科长,这是要求负责人参加的。”

吴昭邦摆摆手:“我刚来,什么都不了解,去了也是浪费时间。”

他倒了一杯茶推给徐婧琪:“尝尝,朋友送的正山小种。”

徐婧琪只好自己去开会,记录得格外认真。

回来后,她详细汇报了会议内容,特别是沿江风光带项目的讨论。

吴昭邦一边喝茶一边听,听到风光带项目时,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这个项目说了多久了?”他看似随意地问道。

“快两年了,据说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搁置。”徐婧琪回答。

他点点头,没再问什么,转而说起茶叶的产地和工艺。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徐婧琪和何长荣坐在一起。

“新科长怎么样?”何长荣压低声音问。

徐婧琪斟酌着用词:“挺...随和的。”

何长荣笑了笑:“我听说他在省里就这个样子,没想到下来还这样。”

“省里也这样?”徐婧琪有些惊讶。

“嗯,政策研究室有名的闲散人员,不过人缘好像不错。”

徐婧琪若有所思地吃着饭,目光不自觉看向干部小食堂方向。

透过玻璃窗,她看到邓成业副县长正和吴昭邦坐在一起吃饭。

邓成业说得眉飞色舞,吴昭邦则低头专心吃饭,偶尔点头。

那画面看起来和谐,却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下午徐婧琪送文件时,发现吴昭邦在看一本县志。

他看得很认真,连她进门都没有立即抬头。

“小徐,沧江1998年发过大水是吧?”他突然问。

“是的,听说损失很大,后来修了防洪堤。”徐婧琪回答。

吴昭邦点点头,手指在县志的某一页轻轻摩挲。

但当她放下文件准备离开时,他又恢复了慵懒的状态。

“明天帮我找找近几年县里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说完又补充,

“不急,有空再找。”

徐婧琪应声退出,轻轻带上门。

透过门缝,她看到吴昭邦又拿起了那本县志。

这次,他的表情异常专注,与平时的散漫判若两人。



03

周三上午,徐婧琪在走廊遇到常务副县长邓成业。

“小徐啊,新来的吴科长适应得怎么样?”邓成业亲切地问。

他四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永远穿着合身的白衬衫。

“吴科长正在熟悉情况。”徐婧琪谨慎地回答。

邓成业笑了笑:“昭邦同志是从省里下来的,见多识广。”

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问:“他这几天都在忙什么?”

徐婧琪简单说了说吴昭邦的工作情况,省略了看闲书的细节。

邓成业点点头,目光望向综合科办公室方向:“要支持吴科长工作。”

这时吴昭邦恰好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杯。

“哟,邓县长!”他快走几步,笑容可掬地伸出手。

邓成业与他握手力度恰到好处:“昭邦啊,还习惯吗?”

“习惯习惯,比省里清闲多了。”吴昭邦晃了晃保温杯,“来泡茶。”

邓成业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神色,很快又被笑容掩盖。

“基层有基层的特点,慢慢就适应了。”

两人并肩走向茶水间,徐婧琪本能地放慢脚步跟在后面。

“听说你之前在政策研究室,主要研究哪方面?”邓成业问。

吴昭邦拧开热水开关:“瞎研究,什么都沾点,什么都不精。”

“太谦虚了,省里来的专家嘛。”邓成业语气轻松,

“最近省里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精神?”

吴昭邦接满热水,吹了吹杯口:“我就是个小科员,哪知道这些。”

“政策研究室可是参谋智库啊。”邓成业意味深长地说。

吴昭邦哈哈大笑:“邓县长可别抬举我了,我就是个写材料的。”

走到走廊分岔口,邓成业拍拍吴昭邦的肩膀:“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别客气。”

“一定一定,多谢领导关心。”吴昭邦点头哈腰的样子略显夸张。

邓成业转身离开后,吴昭邦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

他喝了口茶,对徐婧琪说:“邓县长很关心基层同志啊。”

徐婧琪不知该如何接话,只是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吴昭邦突然问:“邓县长分管哪些工作?”

徐婧琪如实回答:“财政、发改、国土、交通...”

“权力不小啊。”吴昭邦轻声说,像是自言自语。

下午,徐婧琪看到邓成业的秘书来到综合科。

“吴科长,邓县长让我送些资料给您参考。”秘书放下一个文件袋。

吴昭邦正在电脑上玩扫雷游戏,头也不抬:“放那儿吧,谢谢啊。”

秘书离开后,他继续玩了十分钟,才慢悠悠打开文件袋。

里面是县里近年重点项目的情况介绍,装帧精美。

吴昭邦粗略翻了翻,就塞回了文件袋,扔在书架最底层。

徐婧琪送文件进来时,他正望着窗外发呆。

“小徐,你说为什么有些项目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徐婧琪谨慎地回答:“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吧。”

吴昭邦转着手中的笔:“条件不成熟为什么要立项呢?”

这个问题让徐婧琪一时语塞,好在吴昭邦也没指望她回答。

下班时,徐婧琪在停车场又看到邓成业和吴昭邦。

邓成业的车是黑色的奥迪,车窗降下一半。

“昭邦,晚上有个饭局,一起吧,介绍几个局长给你认识。”

吴昭邦推着那辆旧自行车,不好意思地笑笑:“今晚真不巧,约了老同学吃饭,下次我请邓县长。”

邓成业也不坚持,升上车窗,奥迪缓缓驶出大院。

吴昭邦推着自行车走出大门,才骑上去。

徐婧琪注意到,他骑车的方向与县委家属院相反。

她摇摇头,觉得自己想太多了,新科长只是个随性的人而已。

04

周四早晨,徐婧琪提前到办公室准备季度汇报材料。

让她意外的是,何长荣比她来得还早,正在整理文件柜。

“何叔今天这么早?”徐婧琪一边开电脑一边问。

何长荣神色有些紧张:“找些旧文件,人老了记性不好。”

徐婧琪没有多想,开始工作。

八点半,吴昭邦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这很难得。

他今天穿了件浅色衬衫,但领口有些歪,袖口卷得不对称。

“早啊大家。”他打着哈欠走进来,手里提着豆浆油条。

在办公室吃早餐是明令禁止的,但他显然不在乎。

何长荣看到吴昭邦,动作明显僵硬了一下。

“老何,来得真早啊。”吴昭邦随口打招呼,咬了口油条。

何长荣勉强笑笑:“年纪大了睡不着,就来早点。”

吴昭邦端着豆浆走进科长办公室,门没关。

徐婧琪正在整理文件,听到他叫何长荣。

“老何,你来一下,有个事请教。”

何长荣放下手中的文件,快步走进去。

徐婧琪本来要去文印室,但发现一份文件拿错了,返回办公室。

透过虚掩的门,她听到两人的对话。

“...沿江风光带项目,听说前期是你负责资料整理?”吴昭邦问。

何长荣的声音有些紧张:“是的,不过后来项目停了。”

“为什么停的?多好的项目啊,能提升县城形象。”

“这个...具体原因我不太清楚,可能是资金问题。”

吴昭邦喝了口豆浆,声音含糊:“可惜了,设计图我看过,很漂亮。”

何长荣没有接话,办公室里一阵沉默。

徐婧琪正要离开,吴昭邦又开口了:“我听说当初征地拆迁都完成得差不多了?”

何长荣的声音更紧张了:“这个...时间太久,我记不清了。”

“哦,那算了。”吴昭邦语气轻松,“我就随便问问。”

何长荣很快从办公室出来,额头有细密的汗珠。

他回到自己座位,拿起茶杯的手微微发抖。

徐婧琪递给他一份文件:“何叔,这个需要您核对一下。”

何长荣吓了一跳,随即反应过来:“好,好的。”

整个上午,何长荣都显得心神不宁。

中午在食堂,他罕见地没有和同事们坐在一起。

徐婧琪看到他在角落快速吃完饭就离开了。

下午上班时,何长荣请假说身体不适,提前回家。

吴昭邦得知后,只是点点头:“老同志了,要多关心。”

他继续看那本《万历十五年》,偶尔在笔记本上写几笔。

下班前,徐婧琪送文件签字时,发现笔记本摊开在桌上。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但吴昭邦迅速合上了本子。

“小徐,明天帮我约一下交通局肖局长。”他一边签字一边说。

徐婧琪有些意外:“是以科室名义还是...”

“就以我个人名义,就说新来的想拜个码头。”他笑着说。

徐婧琪提醒道:“按规定,跨部门联系要经过分管领导。”

吴昭邦拍拍额头:“看我这记性,那就算了。”

但他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虽然很快消失,却被徐婧琪捕捉到了。

为什么他对交通局这么感兴趣?徐婧琪心里升起疑问。

更让她疑惑的是,何长荣为什么对风光带项目如此敏感?

这些疑问像种子一样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05

周五是每月的述职报告提交日。

徐婧琪按照惯例,为吴昭邦准备了述职报告的初稿。

她细心罗列了科长本月参加的活动、处理的工作。

虽然实际上吴昭邦几乎什么都没做,但她还是尽量写得充实。

敲开科长办公室门时,吴昭邦正在浇窗台的绿萝。

那盆绿萝是前任科长留下的,已经有些枯萎了。

“吴科长,这是您的述职报告初稿,您看是否需要修改。”

吴昭邦放下喷壶,接过文件粗略翻了翻。

“这么多?我好像没做这么多事啊。”他笑着说。

徐婧琪保持专业态度:“这是按照标准格式整理的。”

吴昭邦把文件递还给她:“重写吧,写简单点。”

“简单点?”徐婧琪不解。

“就写:熟悉环境,加强学习,完了。”他轻描淡写地说。

徐婧琪犹豫道:“可是这样写,组织部那边可能通不过...”

吴昭邦摆摆手:“通不过再说,实事求是嘛。”

他见徐婧琪站着不动,又补充道:“我刚来一个月,能有什么成绩?虚头巴脑的没意思。”

徐婧琪只好拿着文件退出办公室,心情复杂。

她想起上一任科长,每次述职报告都要反复修改。

恨不得把打个电话都写成“重要工作协调”。

这位新科长倒好,直接不要成绩总结了。

中午在食堂,她听到其他科室的人在议论。

“综合科新来的科长,听说天天在办公室看书。”

“省里下来镀金的吧,估计待不了几个月就高升。”

“邓县长好像对他挺客气的,估计背景不简单。”

徐婧琪默默吃饭,没有参与讨论。

下午,陈兰英主任来到综合科检查工作。

“吴科长呢?”她看到科长办公室空着,问道。

徐婧琪回答:“吴科长说去档案室查资料。”

陈主任皱眉:“去多久了?”

“两个小时了。”徐婧琪如实回答。

陈主任没说什么,但脸色不太好看。

她离开后不久,吴昭邦抱着一摞旧档案回来了。

那些档案袋上落满灰尘,看起来多年没人动过。

“小徐,帮我找个地方放这些。”他气喘吁吁地说。

徐婧琪帮忙整理时,发现都是十多年前的旧文件。

有城市规划、项目批复,还有一些会议纪要。

“吴科长要找什么资料?我可以帮您查电子档案。”

吴昭邦摇摇头:“随便看看,了解县里历史。”

他抽出一份档案,封面写着“沧江防洪工程”。

徐婧琪注意到,他看文件时神情异常专注。

与平时那个吊儿郎当的形象完全不同。

下班铃响时,他还在看那些发黄的纸页。

徐婧琪敲门提醒:“吴科长,下班了。”

吴昭邦抬起头,眼神有些恍惚:“哦,好。”

他小心翼翼地把文件收好,锁进抽屉。

走出办公楼时,他突然问徐婧琪:“小徐,你在县里工作几年了?”

“三年,大学毕业考进来的。”

吴昭邦点点头:“年轻真好。”

他推着自行车慢慢走远,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徐婧琪站在原地,突然觉得这个看似简单的男人。

也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06

周一早上,徐婧琪刚进大院就感觉气氛不对。

几个干部聚在花坛边低声议论,看到她过来就散开了。

来到办公室,何长荣神秘地告诉她:“出事了。”

“交通局肖局长和邓县长的秘书在走廊吵起来了。”

徐婧琪惊讶道:“为什么?”

“好像是关于农村公路项目的拨款问题。”

九点左右,吴昭邦才晃晃悠悠地来上班。

他今天穿了件红色T恤,外面套着皱巴巴的西装外套。

这身打扮在严肃的机关大院里格外显眼。

“早啊。”他像没事人一样打招呼,完全没察觉异常。

十点多,徐婧琪去发改委送文件,在楼梯口遇到肖长明。

交通局局长肖长明脸色铁青,正在打电话。

“...明明说好的资金,说卡就卡,这工作还怎么干?”

看到徐婧琪,他压低声音,快速结束了通话。

“肖局长早。”徐婧琪礼貌打招呼。

肖长明勉强笑笑:“小徐啊,你们新科长适应得怎么样?”

这时邓成业的秘书从楼上下来,两人对视一眼,气氛尴尬。

秘书冷哼一声,快步离开。

肖长明拳头握紧,又慢慢松开,脸色更加难看。

这时吴昭邦恰好从办公室出来,要去洗手间。

“肖局长?稀客啊。”他热情地打招呼。

肖长明挤出一丝笑容:“吴科长,听说你从省里来的?”

“混日子呗。”吴昭邦笑嘻嘻地说,

“刚才看到邓县长的秘书,脸色不太好?”

肖长明表情僵硬:“一点工作上的小分歧。”

吴昭邦拍拍他的肩膀:“正常,都是为了工作。”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不过老肖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肖长明疑惑地看着他。

吴昭邦声音很轻,但徐婧琪站得近,刚好听到:“沧江湾那段路,雨天容易塌方,最好绕道走。”

肖长明脸色骤变,直直盯着吴昭邦。

吴昭邦却已经恢复懒散表情:“我去方便一下。”

他吹着口哨走向洗手间,留下肖长明愣在原地。

徐婧琪清楚地看到,肖长明额头渗出了冷汗。

几分钟后,肖长明匆匆离开县委大楼。

中午徐婧琪去小食堂送文件,看到肖长明和邓成业坐在一起。

两人谈笑风生,仿佛早上的冲突从未发生。

下午上班时,徐婧琪听到更惊人的消息。

肖长明主动去找邓成业道歉,承认自己态度不好。

而邓成业大度地表示理解,并承诺尽快解决资金问题。

徐婧琪想起吴昭邦那句莫名其妙的话。

“沧江湾那段路,雨天容易塌方,最好绕道走。”

这看起来是普通的提醒,为什么肖长明反应那么大?

她仔细回想,突然想起一件事。

三年前,沧江湾确实发生过一次小规模山体滑坡。

当时一辆货车被落石砸中,司机轻伤。

这件事几乎没有报道,她知道是因为当时在应急办实习。

吴昭邦刚来一个月,怎么会知道这种细节?

更奇怪的是,肖长明为什么听到这句话就妥协了?

下班后,徐婧琪故意等到吴昭邦出门。

“吴科长,您怎么知道沧江湾容易塌方?”

吴昭邦推着自行车,漫不经心地说:“来的时候路过,看山体结构不太稳定。”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徐婧琪总觉得不对劲。

她看着吴昭邦骑车的背影,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



07

周三清晨,徐婧琪刚到办公室就感觉到异样。

陈兰英主任罕见地早到,正在科长办公室门口等她。

“小徐,吴科长来了让他立即找我。”陈主任语气严肃。

“出什么事了吗?”徐婧琪试探地问。

陈主任没有回答,转身离开时脚步很重。

八点半,吴昭邦准时出现,还是那副悠闲模样。

“吴科长,陈主任让您去她办公室。”徐婧琪转告。

吴昭邦点点头,放下背包,慢悠悠地走出去。

十分钟后他回来,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小徐,帮我整理下个人物品。”他突然说。

徐婧琪一愣:“您要出差?”

吴昭邦笑了笑:“调走了,市里有新安排。”

消息来得太突然,徐婧琪一时没反应过来。

“今天就走?”她下意识问。

“嗯,马上就走,调令已经来了。”吴昭邦开始收拾抽屉。

整个科室的人都惊呆了,面面相觑。

何长荣小心翼翼地问:“吴科长高升了?”

“平调,回市里某个部门。”吴昭邦轻描淡写。

他收拾得很快,大部分东西都没带走。

只要了几本书和那个破旧的公文包。

“这些档案麻烦归还给档案室。”他指着一摞旧文件。

徐婧琪帮忙整理时,发现那些文件都是关于沧江工程的。

九点整,组织部的人来办手续,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

吴昭邦离开县委大楼时,只有本科室的人送行。

“各位同事,后会有期。”他笑嘻嘻地挥手告别。

没有欢送会,没有领导陪同,走得悄无声息。

徐婧琪站在窗口,看着吴昭邦走出县委大院。

他还是在门口推上那辆旧自行车,慢悠悠地骑走。

仿佛只是普通地下班,而不是永远离开。

他走后,办公室顿时热闹起来。

“我说什么来着,就是来镀金的。”

“一个月就走,创纪录了吧?”

“估计是待不下去,省里来的也架不住这么闲散。”

何长荣却沉默不语,默默整理着吴昭邦留下的文件。

徐婧琪注意到,他特意翻看了那些工程档案。

中午食堂里,吴昭邦成了最热话题。

各种猜测满天飞,大多是不看好的评论。

徐婧琪默默吃饭,想起这一个月来的种种。

吴昭邦的懒散,他的突然提问,他看似随意的话语。

现在串联起来,似乎隐藏着某种逻辑。

下午两点,徐婧琪接到县委办通知:“郑书记找你,立刻到他办公室。”

县委书记郑峰找她?徐婧琪心跳突然加速。

08

郑峰书记的办公室在县委大楼三层东侧。

徐婧琪敲门时,手心微微出汗。

“请进。”郑书记的声音沉稳有力。

她推门进去,郑峰正在看文件,示意她坐下。

这是徐婧琪第一次单独面对县委书记。

郑峰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但目光锐利。

他放下文件,直接切入主题:“小徐,吴昭邦科长调走了,你知道吧?”

徐婧琪点头:“早上刚知道。”

郑峰看着她:“组织上交给你一个任务。”

他停顿一下,观察她的反应:“你开车送吴科长去市里,确保他安全到达。”

徐婧琪愣住了,这个任务太奇怪了。

县委有专职司机,为什么要她一个科员去送?

而且吴昭邦早上就已经离开了。

郑峰看出她的疑惑:“他还在县里,下午四点出发。”

书记的表情异常严肃:“这件事要保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她:“车已经准备好了,车牌尾号37的黑色轿车。”

徐婧琪有很多疑问,但知道不该问。

郑峰转身,目光如炬:“小徐,你工作几年了?”

“三年。”

“表现一直不错,组织上都看在眼里。”

郑峰走回办公桌,声音压低:“这次任务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前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