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这样一桩买卖吗?一个国家,揣着整整35亿美元现金,上门求购一种“大杀器”。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卖家全年外汇储备的1.2倍!而更传奇的是,这批武器一经部署,边境上虎视眈眈的10万敌军,竟然后撤了30公里,此后再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不是小说情节,而是发生在1987年,中国与沙特之间一场真实且彻底改变了中东战略格局的秘密军贸。
![]()
上世纪80年代的中东,是个火药桶。两伊战争打得昏天暗地,沙特虽然坐拥巨额石油财富,富得流油,但军事实力,特别是战略威慑力量,却相当薄弱。它的身边,环绕着野心勃勃的强邻。
当时的沙特,安全感极度匮乏。他有钱,有美式装备,但缺乏一种能“一招制敌”、让所有潜在对手在动歪念头前都得掂量掂量的战略威慑力量。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缺一根“定海神针”。
他们需要一种射程足够远、威力足够大,能直接覆盖整个中东地区的导弹。然而,对于这种战略性武器,当时的美苏两大巨头出于自身战略平衡的考虑,都不愿意卖给沙特。
![]()
走投无路之下,沙特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一个他们并不熟悉,但拥有独立国防体系和完整导弹技术的大国:中国。
1987年,一场高度机密的访问在北京展开。带队的是时任沙特驻美大使的班达尔亲王,他的真实使命,直接而坚决:购买能覆盖中东的导弹。
谈判桌上,中方展示了自家的“王牌”之一:东风-3型中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射程高达2800公里,完全覆盖了沙特主要对手的全境,而且威力巨大。对于求“箭”若渴的沙特来说,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
价格呢?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急需外汇的时期,外汇储备非常紧张。最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一个在当时堪称天价的协议:沙特以35亿美元的总价,购买35枚东风-3导弹。平均下来,单枚导弹价格高达1亿美元!
要知道,这在1987年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它甚至超过了中国当时全部的外汇储备。这笔交易,对中方而言,获得了宝贵的发展资金;对沙方而言,则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安全。
![]()
导弹买回来了,但故事还没完。这么精密的大家伙,需要专业的维护和保障。为此,沙特又额外支付了约150亿人民币,聘请中国的技术保障团队长期驻扎,这一驻就是30年。这可以看作是为这件“镇国神器”买了一份天价“保修保险”。
那么,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导弹运抵并部署后,沙特的战略底气瞬间提升了好几个等级。最经典的例子发生在1990年,当时伊拉克的萨达姆在吞并科威特后,陈兵10万于沙特边境,意图不言而喻。
![]()
危急关头,沙特官方冷静地通过媒体向外界展示了其导弹发射阵地的状态。电视画面上,那些矗立在沙漠中的东风-3导弹,如同出鞘的利剑。
萨达姆看到后,深知这玩意的厉害,最终没敢对沙特动手,边境的10万大军也随之后撤。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战略威慑的最高境界。
在随后的海湾战争中,这批东风导弹的存在,也始终是悬在萨达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效地保障了沙特的本土安全。
![]()
回看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无疑是国际军贸史上一次双赢的典范。沙特用石油美元,成功换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环境,这笔投资堪称“物超所值”。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不仅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外汇,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高端国防科技领域的实力与可靠性,打开了中国高端武器出口的大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