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当“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住有所居”升级为“住有宜居”,“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住房市场格局正迎来一场由科技引领的居住革命。
早在10月15日,以“‘好房子’·浙样造”为主题的2025年浙江省“好房子”展便在浙江展览馆启幕。杭州市安居集团打造的50平方米“萌芽之家”保租房项目惊艳亮相,既充分展现了其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前瞻性思考与专业能力,更演绎了一场精妙的“收纳魔法”。
时至2025年11月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住博会)与“好房子科技展”,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同步启幕。作为被誉为“中国住房领域风向标”的盛会,此次展会吸引了200余家国内外参展单位、30余所科研院校及10余个地方住建部门组团参展,展览规模达1.7万平方米。
展会聚焦好房子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智能建造等核心领域,全面展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中的最新成果。好房子科技展则设置了样板房、智能建造、大国重器、未来科技、住宅公园等10个主题展区。
展厅之内,从模块化住宅样板间到AI家居控制系统,从绿色建材展区到保障性住房解决方案专区,每一项创新成果都直观呈现着行业变革的脉搏。这场盛会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秀场,更清晰勾勒出政策、产业、需求、生态四大维度的协同进化路径,堪称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集中路演场,充分展现了未来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
在本届住博会上,多家租赁住房领域的国企纷纷亮相,展示他们在“好房子”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本期,URI带您走进“住博会”,一同解析我国住房产业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方面的最新成果。
![]()
01
政策锚定品质方向
从"保供给"到"优品质"的战略转向
URI研究发现,住房保障政策的重心正从“兜底供给”向“品质提升”实现深度转型,本届住博会成为政策落地成效的集中展示窗口。
从国家层面来看,住建部于2025年4月正式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并于5月1日起实施,这一国家标准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目标,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同时大幅提高墙体隔声、栏杆安全等指标要求。在地方层面,北京市住建委同步出台《2025年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定向保障快递、家政、环卫工人等公共服务人员住房需求,全年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并将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提高至85%,低保、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的刚性目标。国家规范与地方政策形成上下联动的政策体系,而住博会“共享创新 共建未来”的主题,恰好成为连接政策与实践的桥梁,推动保障房从“有房住”的基本需求向“住得好”的品质追求跨越。
同时展会特设的“保障性住房好房子”专题展区,面积达8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全国15个省市的32个标杆项目,成为政策落地的鲜活实践样本。
北京保障房中心所属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带来了全新一代“云栖宅”模块化住宅样板;合肥安居的“承寓·桐华里”项目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安徽省首个保障性智慧租赁住宅,不仅完全符合《住宅项目规范》的各项要求,更是凭借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实现品质升级,成为政策标杆:户内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减少噪音干扰,公共区域配备无障碍设施适配全龄需求,智慧门禁与能耗监测系统则提升了居住安全性与环保性。
![]()
上海地产城方“城市更新+租赁社区”解决方案同样极具示范意义,其通过改造虹口区老旧厂房打造的“城方·星云社区”,将8000平方米的存量空间转化为120套品质租赁住房,配套建设共享厨房、社区食堂及便民服务中心,完美呼应了国家“存量盘活”的政策导向。
这种“改造存量+功能升级”的模式,与北京推行的“新建保障房+存量房源转化”双轨制形成南北呼应。
![]()
在展区现场,北京市住建委组织的政策宣讲会上,来自各地的住建部门代表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保障房品质提升路径”展开深入研讨,政策的刚性引导与企业的创新实践在此形成共鸣,共同构建起“保障底线、提升品质”的住房保障体系。
02
产业筑牢技术根基
从"建造"到"智造"的技术突围
住房产业正经历以“绿色低碳、智能建造”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住博会上的前沿成果展现了产业转型的清晰路径。
01.绿色低碳
装配式建筑技术已从试点走向普及
上海城方“星云社区”采用模块化设计与装配式装修,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40%;
合肥安居“承寓好房3.0”践行“1+5”智能建造模式、搭载七大智能子系统,更将节能环保技术融入建造全流程,通过高性能保温材料使冬季能耗降低20%,该数据已通过安徽省建筑节能监测中心认证,切实践行“双碳”目标,让智慧贯穿居住全周期。
![]()
02.智能建造
AI与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则推动产业向"智造"升级
展会现场展示的“AI+自动设计”系统可实现建筑全专业施工图自动生成,地面整平、室内喷涂等机器人使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
华润有巢“巢享家3.0”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家电能耗,配合光伏发电与雨水回收装置,让社区碳排放量降低30%。
![]()
URI观察发现,从建造环节的技术革新到运营阶段的智慧管理,产业生态正形成“技术-产品-服务”的完整闭环。
展馆内,一位参观者在体验了AI全屋智能系统后感叹:“原来保障房也能如此智能舒适。”
03
需求驱动产品创新
"单一居住"到"多元体验"的产品革新
新市民、青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正成为“好房子”设计的核心逻辑,企业通过精准定位实现产品创新。
针对新青年“租金敏感、注重成长”的特点,上海地产城方在社区配备餐饮、休憩、会客健身等功能,使保障房从“落脚处”升级为“成长地”;合肥安居则通过线上VR看房、签约续租等全流程服务,解决青年群体“租房手续繁琐”的痛点,实现“租房不用跑”。
空间利用与智慧体验的双重升级,更精准呼应了小户型居住需求。
杭州安居宁巢在前期“好房子”展上推出的50㎡“萌芽之家”样板间,通过可抽拉餐桌、独立储藏间、阳台功能分区等设计,实现“小空间大作为”;全屋“五感智控”系统支持语音唤醒“早安模式”“离家模式”,让科技适配生活场景。
![]()
在《2025年住房租赁消费需求白皮书》中有这样的描述,62%的租客愿意为绿色智能住房支付溢价,需求升级正推动产品从“功能满足”向“体验优化”转型。
04
生态构建发展合力
从"企业独奏"到"产业合唱"的协同发展
URI认为,“好房子”的建设已不再是单一企业的创新,而是形成跨领域、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本届住博会搭建的协作平台,实现了技术、资源与经验的高效流动:合肥安居的区域保障房实践为地方企业提供标杆参考;上海地产城方的城市更新方案适配超大城市需求;华润有巢的绿色技术则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节能模板,企业间的“经验共享”推动“好房子”标准全国普及。
![]()
生态协同更体现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展会现场,竹缠绕技术企业与建筑商达成合作,将环保建材应用于保障房建设,该技术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检测,环保性能较传统建材提升58%;AI设计企业与房企共建研发中心,定制化开发保障房设计系统。
这种“技术研发-产品落地-市场验证”的生态闭环,不仅降低了创新成本,更加速了前沿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使“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从概念走向现实。当工业化建造遇上创新科技,一个以科技温度定义幸福生活的新居住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URI总结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产业技术的不断迭代、需求响应的愈发精准、生态协同的日益紧密,“好房子”将不再是行业标杆的专属,而是成为惠及更多人的民生标配,从合肥安居的智慧保障房到杭州安居的50㎡精致空间,从华润有巢的绿色系统到上海城方的成长型社区,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将“住有宜居”的政策愿景转化为民生温度。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URI复核整理、URI Data Bank
撰文: URI研究中心
内容审核:韩晓
内容复核:木兮
运营编辑:树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