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可抗力的限流导致无法接收推送文章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以下操作: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一半杯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这样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和收到推送文章!
保持爱读文章,保持领先!
![]()
它作为可靠新闻来源的全球声誉,早就远远超出了它日常新闻产出的真实水准。
当年我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那已经是大半辈子之前的事了。和所有大型公共机构的员工一样,我们很擅长拿单位自嘲,编了不少关于“公司文化”的内部段子。
这家机构庞大到惊人的规模,加上盘根错节的官僚体系,当年如此,如今依然是人人打趣的对象。流传着一个段子,专门拿英国广播公司玩儿童游戏“抢椅子”来开涮: “音乐一停,他们不是少一把椅子,而是多添一把。”按游戏本来的规则,音乐停下时应该撤掉椅子,这样的改写,其实是在讽刺那种只会不断扩充编制、从不真正精简的官僚习气。
我们还常常打趣说,有一位早该退休、在新闻编辑部里早就不再真正做新闻的老上司,似乎只剩下一项职能: 不时精心构思、耗费高成本制作一套又一套“编辑方针”手册,然后发给名义上归他指导的几千名记者。我们给他的职位下了个结论式概括: “沉思。塑封。发放。”
最出名的,是一句被归在不同人名下的戏谑话,用来概括那种官僚主义与责任缺失并存的状态。每当出事、显然是有人闯祸的时候,外界都知道英国广播公司高层奉行的信条是: “倒霉的是副手。”意思是说,真该负责的人安然无恙,真正“掉脑袋”的只是层级更低的副职官员。
当然,话虽如此,公平地说,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管理树更靠下的层级,最顶层其实并非全然不必负责。在最近八任英国广播公司总裁中,就有四位是在政治或舆论压力之下被迫下台或自行辞职的。上周末,蒂姆·戴维成了最新一位。黛博拉·特内斯也辞去了新闻部门负责人的职务,而新闻部是英国广播公司内部最重要的部门。
这一次引发风波的直接导火索,是唐纳德·特朗普。英国广播公司就一个节目中的所谓“错误”公开道歉。节目在剪辑特朗普于2021年1月6日演讲画面时,处理方式让人误以为他当时号召支持者在国会大厦采取暴力行动。这是一段带有戏弄意味、却又具有欺骗性的剪辑。尽管特朗普那天的行径确实十分可耻,也确实应当为此承担责任,但他刻意避免在言辞上明确号召使用暴力。这一点对英国广播公司来说非常不方便,于是它干脆装作事情并非如此。
我怀疑,他那场索赔额高达十亿美元的诽谤诉讼胜算不会太大。可从整体效果来看,这起事件对英国广播公司以及全球新闻行业,反倒有望起到一种有益的警示作用。作为可靠新闻来源的“世界性品牌”,英国广播公司的声誉,早就远远超出了它日常新闻产品所能支撑的实际表现。
和大多数主流媒体机构一样,英国广播公司的左倾偏见早已是多年积累、根深蒂固的顽疾。在我供职期间印象最深的一刻,是1990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的那一天。整栋楼里的气氛,仿佛让人想起1944年8月巴黎解放时的场景。
那里过去曾经、如今依然汇聚着许多有才干、讲诚信的人。可是在过去十年里,它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机构一样,被一场席卷高学历职业领域的文化革命所控制,主导权落到了一个激进行动者阶层手中。这群人不再满足于只是报道新闻,而是执意要告诉公众应该怎样看待世界。他们奉行的那套“正统观念”早已人尽皆知: 在种族、性别、性取向、移民与国家主权、气候恐慌叙事、西方文明以及国际事务等议题上,都有一整套预设好的立场。
我认为,英国广播公司关于加沙的报道,是英国近来反犹主义抬头的最重要推动因素。两年来,它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哈马斯的宣传口径,一遍又一遍渲染所谓“以色列暴行”。这样的内容不仅在英国播出,也在全球范围被不断扩散。
问题远不止新闻报道。英国广播公司庞大的娱乐与文化内容制作体系,几乎一律通过各种节目向大众传递同一套进步主义正统观念。
讽刺之处在于,英国广播公司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对外反复宣称自己影响力有多大,却完全意识不到,正是这种影响力本身具有高度腐蚀性。每周有74%的英国人以某种方式使用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内容,每个月有94%的英国人会接触到英国广播公司的某种节目。这种传播触达能力,是该机构为其每年约225美元的强制性“电视执照费”辩护的核心理由,而这笔费用对所有看电视的家庭都是强制征收。
然而,也正是这种几乎进入全体英国人家庭的存在感,让英国广播公司格外不适合多元民主社会。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应当握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或许在过去某个时代,一个内部高度凝聚、围绕基本价值与原则达成共识、并共享共同身份认同的国家,还勉强可以容忍如此单一且压倒性的文化主导力量。但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返。
如今在英国广播公司,昔日那种拿自己开玩笑的自嘲劲头几乎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在自家频道上一遍遍向观众强调自己有多“客观公正”。讽刺感显然也在这里走到了尽头。我们甚至可以为这份讽刺精神的“死亡”标出一个具体日子: 2017年11月7日。那一天,英国广播公司在总部大楼外为作家乔治·奥威尔揭幕了一尊雕像。这位伟大的作家当年也曾在英国广播公司任职,比任何人都更能识别如今主宰他旧日工作场所的那种精神气质。他曾写道:“在任何给定的时刻,都存在一种正统观念,一套被认为所有有思想的人都会毫不质疑地接受的观点。”
Gerard Baker
格里·贝克(Gerry Baker)现任《华尔街日报》特约编辑。他在该报社论版每周二刊登专栏“自由表达”(Free Expression)。他同时主持《华尔街日报》评论部的同名周播播客“Free Expression”,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与思想家对谈。
贝克先生亦为《泰晤士报》(The Times of London / The Times)撰写每周专栏,关注美国与全球事务。他经常以时事评论员身份亮相电视及其他新闻平台,并作为公共演讲者活跃于世界各地的舞台。
贝克先生曾任《华尔街日报》总编辑。作为一名记者,他从业逾三十年,曾在多家世界顶尖新闻机构撰写与主持节目,包括《金融时报》、《泰晤士报》与英国广播公司(BBC)。2023年,他出版首部著作《American Breakdown》,探讨过去十年美国民主陷入危机的成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