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会的“人设排行榜”上,英国曾长期霸占“人权课代表”的席位!
动辄拿着放大镜审视他国政策,张口闭口“人道主义”,仿佛自己是手握道德打分表的监考老师,谁要是在移民、难民问题上“做得不够好”,它总能第一时间跳出来发表“专业点评”。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这位“课代表”自己却遇上了大麻烦,面对汹涌的移民潮,终于绷不住“优雅人设”,转头就向欧洲“铁腕代表”丹麦递了张“抄作业申请”,场面一度十分滑稽。
要聊英国抄的这份“丹麦作业”,得先看看它有多硬核!
在丹麦,移民想拿到居留许可,堪比闯“通关游戏”——而且还是难度拉满的那种。这里的居留许可不是“终身VIP卡”,而是有效期仅两年的“临时体验券”。
两年一到,不管你在丹麦是不是已经学会了做开放式三明治、能听懂哥本哈根方言,都得重新提交申请,接受政府的“灵魂拷问”:“你还需要庇护吗?你对丹麦还有用吗?”
更绝的是,只要丹麦政府拍板认定“某国现在安全了”,哪怕你在丹麦已经住到孩子能说流利丹麦语,也可能被打包送回“老家”,主打一个“说走就走,绝不留情”。
![]()
丹麦的“硬核”还不止于此。想入丹麦国籍?先过“九九八十一难”:语言考试难到让你怀疑人生,文化测试考的全是“丹麦皇室家谱”“维京时代冷知识”这类冷门内容;就算你侥幸通过考试,还得满足“连续居住N年”“纳税金额达标”等一堆条件,不少难民、移民奋斗半辈子,连丹麦国籍的“门槛”都没摸到。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家庭团聚政策——以前移民还能盼着把家人接来团聚,现在政策收紧后,光是证明“我们是真家人”就得跑断腿:出生证明要公证,亲属关系要溯源,甚至连日常通话记录都得提交,折腾到最后,不少家庭只能对着视频电话“望洋兴叹”。
![]()
最离谱的是丹麦的“财物抵扣”政策:要是庇护申请者带了点值钱东西,比如祖传的首饰、攒钱买的手表,当局可能会直接“没收充公”,美其名曰“抵扣政府提供的援助成本”。
合着难民、移民千辛万苦来到丹麦,不仅要寄人篱下,连身上最后一点“念想”都可能被拿走,这操作简直像“趁火打劫”,也难怪人权组织气得跳脚,天天发文批评丹麦“破坏难民尊严”“助长排外情绪”。
可丹麦政府根本不吃这一套,左耳进右耳出,活脱脱一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傲娇模样——反正政策能压下申请量,管你外界怎么骂!
![]()
事实证明,丹麦的硬核政策还真有效果:如今丹麦的庇护申请量跌到了40年最低,申请被拒的难民里,95%都被打包送走,效率高得惊人。这下可把英国馋坏了——毕竟此刻的英国,正被移民潮搞得焦头烂额,活像个被作业淹没的学生,看到同桌丹麦交了满分卷,哪还有心思维持“课代表”的体面?
英国的移民焦虑症有多严重?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截至2025年6月,英国收到的庇护申请足足有11.1万份,创下历史新高,堆在政府办公桌上的申请材料,估计能塞满好几个仓库。
![]()
更头疼的是,这还只是“走流程”的正规申请——英吉利海峡上,每天都有难民坐着橡皮艇、破旧渔船偷渡,这些“无证移民”的数量根本没法统计。
今年才过去没多久,就有3.9万人靠这种方式登陆英国,比去年一整年还多,平均每天都有近300人冒着生命危险“闯海峡”,英国边境官员忙得脚不沾地,直呼“顶不住了”!
面对这堆烂摊子,英国内政部长马哈茂德成了急先锋,天天在电视上为新政策“站台”。有意思的是,这位部长自己也是移民后代,每次发言都先卖一波情怀:“我爸妈当年带着我来英国,打零工、摆小摊才站稳脚跟,我懂移民的苦!”
![]()
可话锋一转,就开始为“削减难民福利”“缩短居留时间”辩护,还把改革说成“道德使命”,理由是“非法移民正在撕裂英国”——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为了国家好,别怪我心狠”。
她在采访里说的话更有意思:要是任由非法移民泛滥,公众对合法移民的信任也会没了,到时候真正需要庇护的人,连申请机会都没有!
这话听着好像有道理,可细想一下,这不就是“一刀切”的借口吗?就像老师为了防止学生作弊,干脆让全班都不准带笔考试,逻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
不过,英国这次抄作业倒是挺认真,连丹麦的“狠活”都学了个十成十。以前英国难民身份有效期是5年,到期还能申请永久居留,最后拿公民身份,算是给了难民一个“盼头”;现在倒好,直接把有效期砍到30个月,还得定期“复查”,只要政府觉得你“不需要庇护了”,立马收回身份。
更离谱的是永久居留的申请时间——从以前的“5年过渡”变成了“等20年”,这哪是“给盼头”,简直是“画大饼”:20年时间,足够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长成大学生,难民们怕是等到头发花白,都未必能拿到“永久居留证”。
![]()
英国还学丹麦搞“强制遣返”,尤其盯上了安哥拉、纳米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这三个国家——毕竟这几年从这三国来的难民特别多。
英国的“谈判技巧”也很直白:要么配合我们遣返你们的国民,要么我就停发你们国家的英国签证,不管是旅游签、工作签还是公务签,一概不给办。这操作像极了小学生吵架:“你不跟我玩,我就不让你进我的玩具房!”至于会不会引发外交矛盾,英国现在顾不上了——先把难民送走再说!
![]()
更绝的是,英国还要废除“给寻求庇护者发福利”的规定。以前难民提交申请后,还能领点住房津贴和每周35英镑的补助,勉强能解决吃住问题;现在倒好,直接把这笔钱砍了,美其名曰“减轻政府负担”。
这下难民可惨了:没工作权(英国规定申请没通过不能工作),又没补助,只能睡街头、靠慈善组织救济,活脱脱从“寻求庇护”变成了“流浪街头”,不知道的还以为英国要搞“难民版荒野求生”。
英国这边忙着“抄作业”,有个国家却偷偷乐开了花——那就是法国。
![]()
长期以来,法国都是难民“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中转站”,加来、敦刻尔克这些港口城市,挤满了等着偷渡的难民,不仅治安问题频发,还总因为“难民偷渡出事故”被国际舆论批评。
现在英国收紧政策,难民可能就不往英国跑了,法国的压力一下子小了不少。有法国官员私下调侃:“英国总算醒悟了,以后再也不用为英吉利海峡的‘生死偷渡’背锅了,简直是‘解脱’!”
![]()
不过,英国的“抄作业计划”也不是没人反对,英国难民委员会就天天跳出来“唱反调”,警告政府“新政策挡不住难民”。
可他们给出的理由实在让人忍不住想笑:“政府应该让努力工作的难民有稳定生活,让他们回馈社会!”
这话听着没毛病,可问题是,现在英国连难民的基本生活都不管了,还谈什么“稳定生活”“回馈社会”?这就像老师不给学生课本,还要求学生考满分,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从“人权课代表”到“抄作业大户”,英国的转变堪称“大型人设崩塌现场”。以前它总批评别人“不人道”,现在自己却搞出比丹麦还严苛的政策;以前它总说“庇护权是基本人权”,现在却把难民的活路越堵越窄。
![]()
不知道下次英国再想对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时,会不会先想起自己如今的操作——毕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戏码,再演下去可就没人看了。
至于英国的“抄作业计划”能不能成功,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权标杆”这个称号,英国以后怕是没脸再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