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鲁方玲 2025年,在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下,自福田区民政局启动“福益康”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以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助力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实现自我价值。
![]()
![]()
趣味园艺疗愈:在自然创作中重塑生活掌控感
7月-9月,项目团队在华强北、福田、南园、福保、莲花等多个街道开展插花和多肉种植主题活动,咨询师带领患者通过与花材、多肉等的接触,体会创作过程的专注及成果带来的愉悦感,实现身心调节。多肉拼盘环节,患者李女士看着自己搭配的多肉盆栽欣喜不已:“每天给它浇水、看它长大,让我觉得自己能把一件事做好。” 植物的生长轨迹也成为患者自我疗愈的镜像,在照料绿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科普宣讲助力:权威知识驱散认知迷雾,筑牢家庭支持防线
9月18日,项目团队在项目驻点社区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开展科普宣讲活动,特邀三甲医院精神科主任与社区心理咨询师联合授课。针对患者家属最关心的 “服药依从性”“复发前兆识别” 等问题,专家用案例拆解:“当患者出现作息突然紊乱、拒绝社交时,可能是病情波动的信号……” 现场还设置 “家属问答树洞”,一对一解答 “孩子不愿出门怎么办”“如何平衡照顾与自我生活” 等个性化困惑。参与的张妈妈感慨:“以前总怕问问题显得‘特殊’,今天终于搞懂了长期服药的必要性,也知道怎么帮孩子做康复规划了。” 这场科普不仅为患者扫清疾病认知误区,更让家属掌握了科学照护的实用技能,为患者康复筑牢家庭支持网络。
音乐疗愈滋养:专业律动引导释放情绪,在艺术共鸣中重建自我表达
9月8日,园岭街道职康开展音乐疗愈主题活动,以 “情绪与旋律的对话” 为主题设计环节。先是 “乐器盲选”——患者通过触摸沙锤、手铃等乐器的质感,选择与当下情绪匹配的 “声音伙伴”;再是 “即兴节奏共创”,治疗师引导患者以手中乐器自由伴奏,在音浪交织中释放压抑情绪。音乐的非语言表达特性,让患者在无需言语的情境中安全地抒发情绪,在艺术共鸣里逐步重建自我表达的勇气。
心灵成长护航:正念与心理讲座多维发力,授人以渔培养心理韧性
10月31日,项目团队引入正念冥想技术,治疗师带领患者体验 “身体扫描冥想”:从脚趾到头顶,逐部位觉察感受,将游离的思绪拉回当下。这种对身体细节的觉察,让患者从 “被情绪裹挟” 的状态中抽离,学会以旁观者视角观察自身感受。治疗师还教授了 “日常正念应用法”:吃饭时专注感受米饭的嚼劲,走路时留意脚与地面的接触感,把冥想融入生活碎片,帮助患者在日常中建立情绪稳定的锚点。
这些涵盖园艺、科普、音乐、心理等的主题活动,从康复技能培养、认知升级、情绪疏导、自我认同、心理韧性、社会价值实现等维度,为精神障碍患者构建了全方面的支持体系。项目团队深耕精细化服务,以专业且具温度的活动,助力患者在康复之路上稳步前行,拥抱更有尊严与质量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