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苏锐
近日,山东省第五届优秀群众舞蹈(村舞)作品展演(简称“村舞展演”)在微山湖畔的济宁市微山县举办,来自全省16市的17支村舞演出队伍、400余名舞蹈爱好者参加。展演以“村村好舞蹈”为主题,足尖为笔、大地作纸,全景呈现齐鲁大地的乡风乡韵与时代新貌。
近年来,山东省舞蹈家协会组织省内优秀青年舞蹈编导,深入全省40余个特色村落,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观摩、走访调研等,把田野故事编进舞蹈,把乡土文化搬上舞台,为各地量身打造特色村舞作品。
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的《幸福龙湾》,由沂源县文化馆的舞蹈业务骨干与下龙巷村村民共同演出。作品经近两年时间采风,在本次村舞展演的舞台上亮相。
《幸福龙湾》的编导刘忠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副教授,也是本次村舞展演的总导演,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龙湾”的形态特征与“二月二龙抬头”民谣的巧妙碰撞。作品借鉴山东鼓子秧歌中小伞的舞蹈语汇,在道具设计中融入当地崇尚的龙文化元素,音乐制作则采用淄博民歌《赶牛山》的旋律变奏。“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借鉴,使得作品蕴含纯正的乡土基因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刘忠表示,《幸福龙湾》展现了龙湾水乡的生态之美和发展成就,通过村民朴实欢快的舞姿传达他们的精神风貌。
村舞展演是山东省舞蹈家协会青年编导下基层辅导的结果。多位青年编导表示,自己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给村民的更多。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师滕永山负责指导威海高区怡园街道槐云社区的舞蹈队伍,排演的作品《槐云村边有片海》着重表现槐云社区的海边景色。滕永山介绍,在槐云社区采风过程中,自己深刻理解了大众文艺的艺术气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贴近人民。
在近两年的辅导过程中,最让刘忠印象深刻的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基层群众展现出的巨大热情与纯粹。他说,那种纯粹到不含杂质的投入,比任何舞台效果都更打动人。“这次村舞展演,演员多为普通村民。他们并无专业背景,全凭借空闲时间自发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它们克服场地简陋、经费有限等困难,一遍遍地排练,这种全情投入的状态本身就已足够动人。”
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编排的《匠意凝枝》,将修剪石榴盆景与舞蹈联系起来。作品编导、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魏城镇介绍,起初,村民对用舞蹈表现匠心很陌生。排练中,他引导大家回忆照料石榴树、跟着匠人学手艺的经历,从被动学动作变成主动传心意。舞蹈不再仅是单一作品,更成了串联乡村生态与文旅的纽带。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申海英表示,村舞展演是一场舞蹈与大地的双向奔赴。10位青年专业舞蹈编导走进乡村寻找艺术的灵光,用乡亲们日常的动作创作出缤纷的村舞。数百位村民演员走上璀璨的舞台,用舞蹈讲述他们熟悉的生活。
来源:中国文化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