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得尽快做的直肠癌手术,一边是离不了的透析,我们真怕两头顾不上……”不久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诊室里,一位直肠癌患者的家属攥着检查单,语气里满是焦虑。原来,这位患者不仅确诊直肠癌需尽早手术,还因慢性肾衰长期依赖透析维持生命——术后若无法精准替代肾脏功能,容量过载、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随时可能威胁生命,诊疗陷入两难。
这份担忧,很快被山西省肿瘤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与坚守所化解。了解患者特殊情况后,结直肠外科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动承接核心支持任务。“慢性肾衰患者的代谢规律、透析耐受度和急性肾损伤患者完全不同,常规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方案肯定不行。”重症医学科主任段燕带领团队,连夜梳理患者多年的透析记录,反复研讨其肾功能基线水平、既往透析时的血压波动特点,以及手术创伤可能带来的身体变化。最终,团队量身定制出“低通量、长时程、精准容量管理”的个体化CRRT方案,连血流速度、抗凝剂剂量、超滤率的动态调整标准都一一明确,为术后治疗筑牢安全防线。
手术当天,结直肠外科团队顺利完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刚被推出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已等候在门外——提前调试好的CRRT设备,主管护士手里拿着写满细节的护理单,轻声安抚:“别担心,我们一直守着您,有不舒服随时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重症医学科里上演着“精准+温情”的守护。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每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紧盯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发现尿素氮略有升高,立刻微调CRRT参数;担心患者术后不适,主管护士每小时都会俯身查看,帮他调整体位、擦拭额头;同时,团队还同步开展抗感染、营养支持、疼痛管理,为患者营造稳定的康复环境。“你们连我透析时怕凉的小习惯都记得,太用心了。”一次查房时,患者看着医护人员轻声说道。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稳步改善,成功脱离CRRT治疗,不久后便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康复。转科那天,他拉着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手反复道谢:“非常感谢你们,一步步帮我闯过了难关。”
“对重症患者来说,精准的治疗里得藏着‘懂他’的细心。”段燕主任表示,这次诊疗的成功,不仅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更是重症医学科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缩影。未来,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深耕疑难重症诊疗技术,在守护生命的同时,把更多温情融入细节,为更多像这位患者一样的特殊群体,提供更精准、更有温度的医疗保障。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段燕 李文娟 张晓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