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同步关注一下我的备用小号“飞箭财经”↓
作者:余飞
01
北方最强非省会地级市,增速第一
过去三年,北方第一非省会地级市烟台的表现,一路狂奔。
2023年,烟台与常州一起携手迈入万亿GDP大家族,烟台也成为全国第26个、北方第7个、山东第3个万亿GDP城市。
当年,烟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162.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
增速位居万亿城市前列。
去年实际增速高达6.1%,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泉州、南通,与合肥、福州、常州一起,并列第三。
需要提一点的是,去年唐山顺利晋级,内地万亿GDP城市数量增至27个。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今年前三季度,烟台统计局公布:
2025年前三个月,烟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3.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
6.4%这一增速,超全国大盘1.2个百分点,在27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列第一。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从增量角度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位居前五,京沪的增量均超2000亿元。
第二,从名义增速角度看,杭州、西安相当强悍,名义增速均在11%以上。
第三,从实际增速角度来看,烟台位居第一,唐山位居第二,是万亿城市中唯二增速在6%以上的城市。
这里再次解释一下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概念差别。
名义增速是现价计算,简单理解就是增量与去年基数之比。而实际增速则是扣除通胀或通缩因素的不变价格计算,这个计算方式我们普通人无法得知,只能依靠官方公布直接数据。
由于上一年的基数在第五次经济普查中存在调整,所以看扣除通胀与通缩因素的实际增速,更有意义。
02
烟台,凭什么
作为工业起家的城市,烟台亮丽增速背后,必然是工业的功劳。
烟台统计局披露:
前三季度,烟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其他万亿城市。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13.9%的工业增速,在万亿GDP城市中,仅次于合肥。
![]()
烟台工业快速增长背后,是支柱产业继续拉升。
上一篇写长沙的文章中,本号说过,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打产业,广州、武汉、沈阳、长春、重庆是汽车,大连是石化,佛山是泛家居产业,长沙是工程机械。
烟台与大连一样,石化产业为其主要产业。
不过两者又存在区别。石化产业对于大连而言,占了大连工业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 2023年 大连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852.1亿元,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则为1668.6亿元,二者共计占大连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1%。
石化对于烟台而言,仅仅只是主要产业而已,占比幅度并没有大连那么夸张,而且还不是第一产业。
根据烟台2024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烟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营收9910亿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营收为1360.6亿元,占比13.7%。
产业营收位居第一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23年营业收入为2118.5亿元。位居第三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1248.7亿元。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烟台市统计局
数据显示:
前三季度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前十大行业“9升1降”,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
主要的三个产业中,两个主打产业两位数增长,这是烟台前三季度工业增速能位居万亿城市第二位的关键。
工业实力强悍的烟台,在北方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一百多年前,在那个“欧风卷亚雨”的时代中,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先进工业面前成为了小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纷纷开启了艰难转型。
烟台便是其中之一,当然烟台的跟进,是列强不同等条约之下的结果。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盯上了烟台,并于1861年开埠,成为山东开埠最早的城市,比青岛还要早了30年。
开埠之后的烟台,开通了英国航线,并开展了其工商业的布局。1892年张裕葡萄酒筹建。1915年,“北极星”钟表前身烟台宝时造钟厂开办,成为中国第一家机械制钟工厂。
工商业带来的繁荣,让烟台在整个山东异常耀眼。1905年,烟台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万海关两,其中洋货进口960万海关两,国货出口460万海关两,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港口。
不过,后来随着直通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的胶济铁路通车,铁路两头的济南和青岛风头逐渐盖住了烟台。
1907年,青岛的进口额已超过烟台。1909年,青岛的出口额超越烟台。自此,青岛取代烟台,成为山东的经济贸易中心,并在1911年成为中国第六位重要的海港。
不过,沉淀下来的工商业,为其后烟台的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得益于地理优势,1984年烟台和青岛一起,成为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二。
同样在1984年,中央4号文件把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
这份文件之下,成就了苏南模式和胶东模式。一股以乡镇企业勃兴的发展模式,悄然形成。
烟台的乡镇企业开始走出“一种、二养、三加工、四采矿”的发展路子,同时实行了“一包三改六放权”经济承包责任制。
烟台乡镇企业第一次异军突起,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出现了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为特征的独特景观。
借助这股力量,烟台成为了北方工业名城,经济实力力压济南,位居山东第二。
济南常被戏谑为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
不过后来随着山东省对省会济南的发展加注,烟台最终被济南超越,退至山东省第三席位。
从1978年、1979年、1980年,烟台都高于济南。1981年到1986年,济南超越烟台,位居第二。1987年烟台又再次反超济南,一直维持到1995年。1996年济南又超越了烟台,一直到2006年。
2007年烟台又再次反超济南,不过这次反超维持时间很短。2010年济南再次反超烟台,一直到如今,终于坐稳了山东第二城的宝座。
一个能与省会城市比拼的地级市,足见其经济强悍程度。
而且从全国排名来看,1978年烟台位居全国第21位,2022年位居全国第26位。作为一个北方城市,44年间,在经历南方城市崛起、省会与首府城市崛起的大背景下,排名只下滑了5个位次,难能可贵。
这都是前期打下的牢固的工业基础之功劳。
03
烟台的意难平
然而,烟台的工业偏重老旧,缺乏能够吸引年轻人就业、高收入的新兴产业。
烟台的工业,有两个“70”特点。
也即在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70%;在传统产业中,重化工业占70%。
当然,这些年烟台在新兴产业布局上,也很努力。
烟台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规上企业从2021年底的248家增长到2024年的328家,产值从953亿元增长至1854亿元、年均增长19.1%;11条制造业产业链累计获评省级以上产业集群37个,其中2021年以来新获评27个。
2024年,烟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5.1%。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3.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04.9%和2.1%。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推进,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上年增长21.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5599辆,比上年增长44%。工业机器人产量930套,比上年增长20.5%。新型消费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3.3%。
烟台新的动能正在形成。
不过,已经成长为万亿GDP城市的烟台,仍有两个意难平。
第一,人口竞争力不足。
从2011年到2022年,烟台的常住人口从697.6万增长到705.9万,也就是烟台常住人口十年增加了不到十万。而青岛的常住人口从2011年的917.9万增长到1034.2万,净增116万。
2021年之后,烟台的人口跟随全国人口大趋势,陷入了负增长。2021年减少了2.09万人,2022年减少了2.41万人,2023年减少2.65万人。
2024年略微增长了0.3万人。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二,没有地铁。
与烟台实力并肩、同时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常州,已经开通了两条地铁,而且地铁二期规划已批复,而烟台至今未能获批建设地铁。
烟台的地铁梦一直都在。
2018年,国家发改委提高地铁门槛,要求申报城市必须GDP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300万人,以及初期客运强度高于0.7万人次/每日每公里,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
来源:国务院官网
这种背景下,烟台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满足了市区人口的要求。
2020年,山东省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调整烟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其中提到:
经管理层批复,撤销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以原蓬莱市、长岛县的行政区域为蓬莱区的行政区域,蓬莱区人民政府驻登州街道钟楼东路1号(原蓬莱市政府驻地)。
![]()
在行政区划调整之下,烟台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标,2020年烟台交通运输局透露,已经具备了申报地铁的资格。
![]()
不过,尽管满足了市区人口指标,烟台的地铁梦依旧没有圆。
一方面,有地铁客流量要求。
另一方面,当下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此外,最近网传,地铁申报新的标准,将在年底发布。
据“RT轨道交通”所说,国家相关部委正在与行业协会及相关专业团队正在做最后的标准协商,预计年底左右将会发布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轨道交通审批政策依据。
据了解,在新版的轨道交通审批规则当中,除了依据即将执行的运营期的成本核算外,针对资本金比例将大幅提高:
针对800米可达性覆盖通勤人口及岗位密度将有更细致的要求(1000万以上城市为65%,500-1000万城市为50%,仅供参考,具体以发布为准),对城市经济指标也有大幅提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从财政收入到常住人口,从初期客运强度到远期客流规模等等,这些指标都要进行调整。
![]()
此外,还有传言,GDP、财政收入等门槛也大幅提高。GDP需要过万亿,财政收入需要过千亿。
![]()
再次强调一下,以上都是传言,具体新标准如何,要等官方正式发布,方可知晓。
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七年过去了,地铁申报门槛肯定会提高,尤其是地方债务问题突出的当下。
往后,尚无地铁的城市,基本没资格申报。一大波有地铁的城市,也会在门槛抬高之后,失去资格。
如果上述传言的门槛标准是真的话,烟台的财政与标准相差甚远。
无论如何,烟台的地铁梦,很有可能会成为这座城市永远的意难平,就像苏州的机场梦一样。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