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口比重是观测地区治理结构与财政负担的关键指标,直接反映行政资源配置强度与社会治理成本。
该群体涵盖政府机关、党群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从业人员,其规模既体现公共服务覆盖面,又关联行政运行效率。
比重过高可能预示机构臃肿,过低则或暴露公共服务缺口,需结合人口密度、财政自给率等指标综合研判。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华中华东地区该比重分布极不均衡,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逾七个百分点。
![]()
地图色阶清晰揭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神农架林区以10.3%的占比异常突出,成为全域唯一突破10%的城市,较排名第二的湘西州(6.6%)高出3.5个百分点。
这一数值意味着当地每十名就业者中至少有一人从事公共管理相关工作,形成深紫色块的孤岛效应。这可能与神农架林区这一特殊区域的人口、经济规模有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苏苏州(2.8%)、无锡(3.0%)、浙江宁波(2.8%)等沿海发达城市均低于3%,在图面呈现浅黄色调。
省会城市普遍处于中等偏上区间。郑州(4.4%)、武汉(4.2%)、合肥(3.5%)、南京(4.6%)四大省会比重集中在3.5%-4.6%范围,构成环绕鹤壁的次高值圈层。
这种分布符合行政中心集聚规律,但南京作为经济强省省会比重控制相对得当。
值得玩味的是杭州(3.0%)明显低于同级省会,可能与浙江"小政府大市场"传统相关,其数值更接近常州(2.7%)等普通地市。
河南省内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格局,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等城市高企,而驻马店、商丘、周口等南部地区相对较低,甚至低于沿海城市。
江苏省仍是"北高南低"梯度,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等苏北城市明显高于苏锡常板块,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倒挂。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前述河南驻马店、周口、商丘与山东菏泽、安徽阜阳、宿州构成的连片区,这项指标甚至与浙江工商业极为发达的城市相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