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我实名制举报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科陈某贤主任医师,把我5个多月的早产女儿心房隔缺损继发性圆孔,说成当下必须做的紧急手术,手术预判不准……”
近日,浙江宁波的邓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5个月大的女儿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经历长达7个多小时的“成功手术”后,却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无效死亡。
![]()
小洛熙生前照片。
11月17日,邓女士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家人完全无法接受孩子逝去的结果。她认为,在7个多小时的全麻手术中,孩子不仅历经两次缝合过程,而且转移到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抢救时,家属也茫然不知,“希望该事件能得到公正处理。”
目前,宁波市卫健委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
早产女婴被查出有心脏问题,需入院手术
今年34岁的邓女士,5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剖宫产生下女儿小洛熙。出生时,小洛熙的孕周为34周+6天,属于早产儿,随后住进了保温箱照料。
邓女士说,小洛熙是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出院后每月都定期在当地最权威的新生儿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做儿保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由于是早产儿,邓女士和家人对孩子的情况特别上心。让一家人高兴的是,小洛熙前四个月的儿保情况相当不错,结果正常、“一路绿灯”。
![]()
小洛熙的死亡告知记录。
11月11日,邓女士带着小洛熙再次来到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做儿保。常规检查后,医生建议再进行脑部核磁共振、心脏彩超及听力三项检查,“医生说,这三项检查早产儿一般都要做,我们也全力配合。”
做完心脏彩超项目,小洛熙被查出心房间隔缺损,有两处继发孔型,一处约3毫米,一处约7毫米。这也就是许多新生儿家庭都熟知的“卵圆孔未闭合”病征。
才拿到检查报告的邓女士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她赶紧上网查询,结果显示,卵圆孔未闭合的情况,如果是小型的,会随着婴儿成长自愈,中大型缺损则需要定期随访甚至手术干预。
“但是我们还是想听听医生的专业建议,所以又挂了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陈某贤的号,他告诉我们,孩子的情况符合手术指征,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脑瘫。”邓女士回忆说,当问陈医生孩子是否可以延后手术时,医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多拖一天,孩子肺部的压力会更大,手术中出血的概率会更高”。
同时,邓女士还听陈医生说,这种手术属于心脏手术中“入门级”的小微创手术,几乎没有风险,“他举例说,夸张一点,可能两百个孩子里面才会有一个做得没有那么完美、成功。”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医院、医生的信任,邓女士一家商量后决定立即办理入院,并尽快做手术。
![]()
小洛熙在PICU的病历记录。
邓女士提供的入院记录载明,“门诊拟‘混合型房间隔缺损’收住入院;患儿神志清,精神可,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随年龄增长”。
经过与陈某贤医生的商议,小洛熙的手术被安排在11月14日。术前沟通时,陈某贤医生告知邓女士一家,虽然是微创手术,但仍需要全麻,预计用时两个半小时至三个小时,手术费用4万多元。
另据邓女士提供的病程记录,上面显示小洛熙的病情严重程度被评估为“一般”。
7个多小时“成功手术”后,孩子突然离世
手术当天早上7时许,邓女士亲手抱着提前禁食的小洛熙走进了手术准备室等待,邓女士的丈夫许先生则为女儿拍下了手术前的视频。
“9点半的时候,手术开始了,我们一家在外面等待,大家都很放松,因为医生说这是个小手术。”按照此前陈某贤医生的说法,手术预估时间约三小时,邓女士在心中为这场“小”手术定下了结束时间:下午1点30分左右。
然而,到了下午1点,手术显示仍在进行中;2点、3点……小洛熙的手术还在进行。
“当时我腿都软了,感觉很不好。手术室门口医护人员进进出出,也没有人告知我孩子的手术情况。”邓女士赶紧拨打了手术科的电话,接线工作人员也未能给予一定答复。
![]()
心脏彩超报告单。
直到下午4点过,小洛熙才被推出手术室,随行医护人员告知邓女士和家人,“手术很成功,但孩子要进PICU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监测术后反应情况”。
“当时孩子昏迷着,脸是肿的,整个脸发黑发紫,舌头也是吐出来的,嘴巴闭不牢,又用胶带勉强粘合起来。”尽管孩子看起来的状况并不太好,但听到医生说“手术成功”的话语,邓女士悬着的心还是短暂地放了下来。
下午4点37分,小洛熙被送至PICU,按正常流程,家属不能进入陪护。转入后的病程记录显示,小洛熙的病情严重程度被评估为“病危”。
到了晚上8点左右,邓女士突然听到PICU内传来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声响,“我在门口问是不是我的孩子,也没人回我。”
一直到晚上10点过,邓女士一家突然接到噩耗,小洛熙已于22时03分,因抢救无效离世。
![]()
手术后的小洛熙。
“没想到进手术室前的视频是她最后一个健康模样的记录,手术前孩子都一直很活泼、爱笑,前一天晚上都还在和外婆玩耍。”邓女士告诉封面新闻,现在一切都追悔莫及。
家属希望得到公正处理,卫健部门介入调查
小洛熙离世后,邓女士要求进入PICU见孩子最后一面也被拒绝。事后,邓女士一家立即要求医院封存小洛熙的病历档案,并提供手术全程监控。
11月15日凌晨点30分,孩子的病历档案复印件被交到邓女士手中,整整105页。通过翻阅病历档案,邓女士发现,小洛熙在手术中曾遭受了两次缝合过程。
“医院告知我们,由于第一次缝合操作不当,不得不拆除补片后重新缝合,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至7个多小时。再加上手术准备时间,整个手术过程长达9个小时。”邓女士向封面新闻透露,手术期间,院方未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或要求签字。
“最令人震惊的是,我收到死亡通知书的时间是14日22时03分,但病历单上却记录着22时20分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仍在持续监测。”邓女士就此怀疑院方伪造了病历。
此外,小洛熙在PICU的抢救记录也显示,当天19时50分至22时03分,小洛熙一直处于抢救状态。然而,邓女士表示,在此期间,无人告知他们孩子病危、正在抢救。
“后来见到孩子时,她的颈部和脚踝上有穿刺痕迹,心脏部位有一道巨大的伤口,全身布满紫斑。”邓女士心碎地说,作为母亲,她无法也不愿想象自己5个月大的孩子,在生命最后几个小时所经历的痛苦。
![]()
小洛熙的手术过程,记录其经历二次缝合过程。
最令邓女士夫妻俩难以释怀的是,孩子离世后的数小时内,医院方面竟无任何人出面与家属沟通。
“医院不仅未道歉,反而认为手术成功,只是遗憾孩子离世。”直到11月15日凌晨,医院一位吴姓负责人才代表院方与邓女士一家沟通,并表示若家属有疑问,可依法维权,医院会配合处理。
随后,邓女士拨打12345热线向宁波市政府反映情况,接线员回复“工作日会有相关人员联系”,但首个工作日已过,并无任何人联系家属。
邓女士表示,他们一家的诉求是希望孩子的事情能得到公正处理。
针对邓女士的反映,封面新闻多次致电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但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
小洛熙在PICU经历抢救过程及病情变化。
随后,记者联系到宁波市卫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了解了大致情况,“正在调查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其他问题,需待调查结果。”
11月17日晚,宁波市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一医疗纠纷事件引发关注,“对患儿的不幸离世,我们深感痛心。目前,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已成立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该事件进行彻查,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封面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