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日军先后三次对长沙发起进攻,不但没能拿下长沙,还在长沙城下丢下11万多具尸骨,可谓损失惨重。
![]()
日本对此十分不甘心,很快便卷土重来。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起豫湘桂战役,再次向长沙发起进攻,但这次却只花了三天就拿下长沙。
当时,第四军中将军长张德能奉命撤退,原本并无过错,却在战后被蒋介石下令枪毙,五位上将出面求情都没用。
蒋介石为何要杀张德能,这背后的水其实很深,还跟衡阳改名泡汤有很大的关系。
01
1943年,为了夺取长沙,日本发起常德会战,夺取了军事重镇常德。
常德丢失后,国民党内部就为长沙取舍进行了商议,主要有三种论调:其一,军令部认为应该放弃长沙,采取诱敌深之策,在衡阳进行决战;其二,白崇禧也认为应该放弃长沙,不过是在湘桂边境的黄沙河进行决战;其三,薛岳则认为应该在长沙决战。
由于薛岳指挥了前三次长沙会战,战绩彪炳,加之他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有经验也有动力,所以蒋介石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1944年,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洛阳丢失的同一天,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便到汉口设立指挥部,打算发动20万人发起湘桂作战,长衡会战即将爆发。
这一次,日军兵力规模空前,三路大军在湖南境内向长沙、衡阳等地发起进攻。
薛岳组织了40万大军防御,但他的天炉战法已经被日军磨透,刚一展开就在两翼撞上了日军左右突击集团,结果损失惨重,日军中路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长沙。
![]()
薛岳知道,这一仗一开始就败了,他的天炉战法已经没有用武之地,长沙城下决战已无可能,只能在衡阳组织决战。
然而,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长沙是不可能轻易丢弃的,即便最后要放弃,也要在此迟滞日军,为衡阳会战争取时间。
白崇禧当时坐镇桂林,以副总参谋长的名义督导第四、第七、第九战区作战,眼看十几万日军气势汹汹地向长沙扑来,长沙却兵力空虚,他感到深深担忧,便建议薛岳直接放弃长沙,将部队集中到衡阳,再从其他战区抽调兵力进行决战,但被薛岳拒绝。
那么,长沙由谁来守呢?
薛岳感到很为难,因为他手上兵力不多,能调动且有战斗力的,一是他的粤军主力第四军,当时就驻扎在长沙附近;二是嫡系部队方先觉第10军,则驻扎在衡山县附近。
薛岳思索一番之后,决定舍近求远,让第十军守长沙。
其实,薛岳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想要用第十军的牺牲来为自己留名,但蒋介石也是人精,很快就识破了他的诡计,下了一道命令,让方先觉守衡阳,不得调入长沙。
当时,第四军经历了前三次长沙会战,损失比较大,薛岳本打算予以保护,但蒋介石既然不让第十军去长沙,他也只能让第四军上了。
![]()
第四军是粤军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素有“粤军之母”之称,下辖第59师、第90师和第102师三个师共三万余人,该师从淞沪会战打到长沙会战,几乎打满全场,尤其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作为薛岳手上的王牌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四军的前一任军长是薛岳的另一爱将欧震,欧震高升之后,才由张德能接手的。
张德能也是广东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参加过北伐,在第四军历任第五十九师师长、副军长,直至1942年升任军长,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为抗战流了不少血,也立下不少战功,以敢打敢拼、作风顽强而著称,深受张发奎和薛岳赏识。
02
1944年6月10日,薛岳在长沙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对第四军布防进行了部署,同时调来部分炮兵作为支援,并留下参谋长赵子立督战及协调工作,然后就带着战区长官部退到茶陵去了。
张德能深感长沙兵力单薄,薛岳又无兵可派,便越级上报,给蒋介石发去求援电报。
因为之前的事,蒋介石觉得有些对不住第四军,加之他知道长沙的重要性,便紧急向美军顾问团求援,很快一个美军炮兵团就抵达长沙,他又调遣嫡系第36军紧急驰援长沙。
美军顾问带着炮兵团抵达长沙后,简直就是“太上皇”,垄断了长沙的指挥权,经过一番考察,美军顾问选择将岳麓山作为布防重点,将炮兵团和第36军都驻扎在此,而第四军则分散防守在湘江两岸及长沙市区。
![]()
美军顾问的策略其实并不高明,因为此前几次日军进攻长沙,岳麓山就一直是布防重点,尤其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李玉堂第10军就是在岳麓山死守三天不退,才取得长沙大捷的,所以守住岳麓山是保卫长沙的关键,这是基本常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日军吸取了前三次失败的教训,调整了战略战术,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针,而且多方搜集情报,得知岳麓山是由第36军防守的,该军虽是嫡系部队,却未曾经历过战阵,倒是第四军比较难对付,日军便制定了“欲侵攻长沙,先破岳麓山”的战略,决定分三路大军进攻长沙,两路作为牵制,一路主攻岳麓山。
如此一来,岳麓山就十分危险了。
张德能战争经验十分丰富,战前他就猜测日军可能会重点进攻岳麓山,为了验证猜想,他派了很多人出城打探消息,得到的情报跟猜想一致,他便马上找到美军顾问,告知日军动态并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第四军与第36军换防,二是第四军派遣一部分兵力到岳麓山协助防守。
此提议一出,马上遭到美军顾问和第36军的反对,都认为张德能看不起自己,不但拒不采纳张德能意见,还说自己的部署很严密,没有任何问题。
对此,张德能感到很无奈,但他自己在部署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
日本虽然要重点进攻岳麓山,但也深知第四军的厉害,之前就几次败给第四军,这一次第四军又有炮火支持,如果不采取措施,岳麓山也将很难攻下。
当时,张德能的兵力部署是,两个主力师在湘江北岸的长沙市区,分别防守东面和北面,第90师驻扎在岳麓山下,军部设在市中心,中美炮兵阵地则都设在岳麓山上。
赵子立曾向张德能下令,再调一个师到湘江西岸,以确保岳麓山万无一失,但张德能认为长沙市区也很重要,不容有失,再加上美军态度傲慢,第36军也不买账,他便拒绝调兵。
赵子立气不过,便打电话质问张德能为何不服从命令,张德能回复说,“这是薛长官的指示,长沙丢了,谁来担责任?”
赵子立又给薛岳打电话,问自己能否指挥第四军,薛岳本就跟他矛盾很深,将他留在长沙也是故意为之,便回复说,“你不要指挥第四军!”
这其实是是薛岳的一个失策,将赵子立留在长沙却不赋予指挥权,这就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03
6月16日,敌人一部悄悄迂回到岳麓山后,对美军炮兵阵地进行监视,同时将第36师分割包围。
一切准备就绪后,日军三路大军同时向长沙市区和岳麓山发起猛烈进攻,第四军首先顶不住,到17日傍晚时,已经损失惨重了。
![]()
这时,张德能想起赵子立之前说的话,便打去电话询问,“日寇火力太猛,恐怕顶不住,我想将主力撤退到岳麓山固守!”
赵子立一肚子火,又对张德能能否成功撤退持怀疑态度,便回复说,“现在撤,晚了吧?”
而此时,岳麓山的战况也相当惨烈,第90师师长陈倪请求张德能支援,张德能认为再不撤走就来不及了,便下令第59师175团于黄昏后先行渡江支援第90师,176团则固守长沙市区,其他部队火速集结到江边,准备第二天渡江。
很快,两万多人就挤到了江边,但因为缺少船只,在日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下,无数将士开始向仅有的船上挤,不少人直接跳入江中,原本应该是有序的撤退,因为张德能没有制定周密计划而演变成溃逃。
到夜晚12点左右,岳麓山被日军占领。
相比于长沙市区的惨烈战斗,岳麓山则成为日军的“屠宰场”,美炮兵阵地首先遭到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地面部队的突然袭击,死伤十分惨重;第36军装备最好,但战斗经验确实不足,可以说是一触即溃,军长黄涛仓皇失措,甚至暗中逃走,其余将士则心惊胆战,几乎没什么反抗力。
只花了一天多时间,日军就俘虏了镇守岳麓山的大部分国军官兵和美炮兵,并很快调集大军占领制高点,长沙完全处在炮火的袭击之下。
![]()
18日凌晨,第四军发现江对岸的队部队纷纷坐船往北岸跑,才知道岳麓山已经丢失了,很快日军就从三面向长沙市区发起进攻,张德能虽然知道处境危险,而且屏障尽失,孤军无援,但依然亲自上阵指挥战斗,还拿着枪在湖南大学门后大声呼喊,“谁敢跑,我就毙了他!”
在张德能的指挥下,第四军余部除了少数人沿江逃走之外,大部分人留在市区继续战斗。
战至18日上午,第四军开始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巷战,但损失十分惨重,而且弹尽粮绝,就快支撑不住了,这时张德能给赵子立打电话请示解决办法,问是否有援军抵达,赵子立回复说,“如守不住可撤!”
得到这个命令后,张德能开始率部往湘潭方向撤退,一路上可谓惊心动魄,最危险的时候部队遭到日军四面包围,他绝望到想要开枪自杀,但被手下拦住了,还将他背到江边坐汽船,这才成功逃走。
在撤退的半路上,第四军还遇到了也在撤退的赵子立。
当时,第四军就快摆脱日军追击了,赵子立却对张德能说,“我们不能再撤了,应该组织兵力反攻岳麓山,否则后果很严重,你想想余程万的例子!”
但是,张德能看着身边的残兵败将,哪里还有反攻的自信,便对赵子立说,“不去了,听天由命吧!”
![]()
就这样,张德能和赵子立带着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来到了第九战区的新驻扎地耒阳,薛岳对二人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二人低头一声不吭。
04
长沙不到3天就失守,蒋介石感到很震惊,他震惊的不是长沙丢了,而是丢得这么快。
最生气的还是美军事顾问团,丢了数十门新式重炮,便跑去向蒋介石要说法,还说应该有人为长沙丢失担责。
蒋介石本来打算冷处理,在美国人的干涉下,他便以开会为由让张德能来重庆。
当时,许多人都劝张德能不要去重庆,原因是蒋介石妒贤嫉能、排斥异己,这次肯定要他当替罪羊,去了便是死路一条。
张德能却坚持要去,他认为理由有三,首先,领袖的命令不能不听;其次,他撤退的命令是赵子立下达的,他是奉命撤退;最后,第36军和美炮兵团丢失岳麓山在前,才造成后来长沙失守,自己已经尽到了军人责任。
张德能抵达重庆后,当即遭到逮捕,罪名是“临阵脱逃”,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赵子立却矢口否认自己下过撤退命令,又说自己没有实际指挥权,不可能下撤退命令。
由于命令是赵子立打电话下达的,属于口头命令,所以无凭无证,只能任他说了,这成为张德能被定罪的关键。
![]()
赵子立与张德能有很大不同,他是蒋介石的亲信,又是何应钦的亲戚,两人都有意偏袒他,如果非要找个替罪羊,只能是张德能。
不过,也有不少人出手求张德能。
比如,陈诚就认为张德能罪不至死,暗中做了蒋介石的思想工作;战区长官薛岳也给蒋介石发去说明电文;白崇禧出于与粤军的良好关系,写了一封求情信;军法执行总监、陆军二级上将何成濬则认为张德能带出了不少将士,可免于一死。
军事法庭审判长、军令部长、陆军二级上将徐永昌看这么多人求情,不得不给面子,便打算轻判张德能,留张德能一命。
五位上将出手救张德能,蒋介石感到很犹豫,再加上当时衡阳战事紧张,他无暇他顾,因此当徐永昌将判处张德能五年有期徒刑的判决书递上去的时候,他没有马上答复。
一直到8月8日,衡阳那边传来消息,方先觉率第十军苦苦支撑47天之后,最终放下武器,向日军投降了!
蒋介石原以为衡阳城破之后,方先觉会“杀身成仁”,从而保住他的面子,他甚至公开宣称,只要方先觉死讯传来,他便将衡阳城改为先觉城。
然而,蒋介石却被被狠狠打脸,他觉得很没面子,便想起了在狱中的张德能,要不是张德能丢了长沙,方先觉怎会在衡阳如此被动?当即签发手令,“该军长(张德能)失守长沙,有失戎机,着即枪决!”
![]()
1944年8月20日,张德能在重庆被执行枪决,死时45岁。
蒋介石其实很清楚,长沙丢失,不是张德能一人的责任,张德能如果没得到赵子立的命令,又怎敢撤退?
然而,当蒋介石自己就要被裹挟到战败的责任当中时,他只能把张德能当替罪羊了,毕竟赵子立是自己人,张德能却是粤系,杀了还可以震慑小动作不断的薛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