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周的过渡期,郑州市从本周一(11月17日)开始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进行处罚。限行尾号为1和6的机动车在这个周一迎来首次考验。一大早,记者走上街头,通过观察多个路段,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极少,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多,这座城市的交通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
街头直击:违规车辆寥寥,交通流量明显改善
周一早上,记者分三路对郑州市区交通情况进行实地探访。
一路记者徒步从聚源路经祥盛街向北至黄河南路金水东路,发现沿途车流量明显比以往有所减少。
路边不时能看到停靠着尾号为1和6的车辆,这些车主显然已意识到限行规定,选择将车停放在原地。
在由西向东的金水东路黄河南路口,记者驻足观察30分钟,记者仅看到两辆尾号为6的违反限行车辆经过,表明绝大多数车主已遵守限行规定。
另一路记者驱车从北三环沿花园路向南至渠东路,一路驶来只发现了4辆违反限行车辆。沿途并未感受到车流量的直观变化,不过也没有发现拥堵情况。
第三路记者,则沿京广快速路、陇海高架行驶,在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中,仅在京广路中原路附近发现两辆车牌尾号为1的小轿车和一辆尾号为6的小型面包车。
地铁响应:客流量增两成,公共交通全力保障
上午9时,已过出行早高峰,但地铁1号线黄河南路站站台上,每班列车到来之前,仍会迅速聚集起二十名左右的乘客。
地铁执勤人员任先生告诉记者:“乘客明显增加了,按1000名乘客来说,增加有一二百人。”这一数据与工作人员王女士“增加五分之一”的观察相符。
“因为车限号,我早上6点半就从家出来坐地铁了。”市民崔先生说,“从郑大科技园也就是由西向东1号线的第二站就没位了,坐地铁的人比以往明显增多了。”
为应对客流增加,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已统筹部署全方位保障体系。轨道交通在重点时段已安排20列备用列车,实时监测客流并动态调整运力。
![]()
政策背景:过渡期结束,限行处罚全面实施
随着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高峰时段、雨雪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凸显,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明显。
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郑州市自11月10日起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
根据2025年11月7日郑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的通知》,11月10日至14日为限行措施过渡期,其间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以纠正为主,不予处罚。
自11月17日起,郑州正式进入违反限行处罚阶段,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
全面保障:多项措施并举,助力绿色出行
面对限行带来的出行方式变化,郑州市已做好全方位准备。地面公交通过延长运营时间至21:00、加密骨干线路发车频次,保证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不超过7分钟,以此提升运力。
同时,交通部门已号召全市出租车、网约车全面投入运营,重点加强交通枢纽区域的运力保障。
郑州交警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政府通告规定,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做到依法出行、错峰出行、绿色出行,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记者 张玉东/文 记者 周甬/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